正经的古代官方医疗机构就叫太医署,却是南北朝时期才开始设立的。而且那个太医署是医药学校,不是御用太医院。

扶苏则是想弄个完善的体系出来,学医、行医、制药等部分都要含括在内,把中央的太医署和地方的医官署全部建设好。

落考的医家子弟可以加入地方的医官署,去下头的乡县发光发热。医术磨练出来了,就有机会通过医术考核调入咸阳城和各郡首府。

关于这个,扶苏有完善的计划。

回到咸阳宫之后,他将自己默下来的太医署结构和规定条例都拿给父亲看。

这些都是经过上辈子太医们细细打磨过的。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有本事的医者最后都会集中在大城池,乡县里只剩庸医。

实则不然。

庶民本来也治不起疑难杂症等大病,在民富之前,名医留在地方的作用不大。

名医数量有限,只能这么集中起来。否则分散开去,每个县也不见得能分到一人。

太医署想把天下名医集中起来,然后免费接治难治的病患。借此锻炼医术,并积攒应对疑难杂症的经验。

更经验充足了,还能整理成册,作为官方医学院的授课教材。

寻常时候技术性人才爱敝帚自珍,但扶苏可不乐意太医署也这么搞。在官方的协助下锻炼出来的医术,想藏着掖着可不占理。

不过这些安排还需要基层官署的配合,比如庶民生了怪病之后,地方得帮忙送他们去最近的郡城。

好在上辈子已经做过一次了,施行时能避免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