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去世了,但对方生前好歹也是庄襄王的姐妹,是秦王政与扶苏的长辈。宗室那边的面子还是要顾忌的,不好直接以罪人处决。

而且昌平君兄弟二人这些年扎根秦国,娶的也是秦国贵女,其夫人背后的家族也想保下他们母子。

扶苏提议道:

“既然孩子有双方血脉,那为何只能传父亲一脉的姓氏?”

秦王政微微一顿:

“你想让他们改姓?”

扶苏:“这是一个好机会。”

有些家族宁愿过继族人的儿子也不愿意考虑女儿,美其名曰传宗接代只能靠男人,实则都是维护男权的胡扯。

他们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来论证女儿不行,说女儿嫁出去生的孩子就随夫家姓了。为此甚至都能接受过继非族人、与自己毫无血缘的孩子,只要能改成自家的姓。

那么为什么外人都能改姓,自己女儿生的不能直接跟女儿姓?要改掉孩子随父姓的原则很难吗?

至少对于先秦时期来说,没那么难。

当女子在宗族中拥有同等的权利时,这些都不再是阻碍。女族长生的孩子自然要跟随族长的姓氏,而非族长的普通女性成员,同样也有延续姓氏的权利。

昌平君叛逃出了秦国,而楚国正在走向毁灭的道路,他的孩子已经可以断定继续跟随父亲就是毫无前途。那么为了利益,他们很大概率愿意从此摒弃父脉,选择延续母族的辉煌。

秦王政很快给兄弟二人的妻子下达了一封手书。

秦国可以立女户,她们若是愿意,便可自立门户。以后孩子只传承她这边的姓氏血脉,与昌平君再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