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又不会给你分析一件事的前因后果,一般都是发生了什么、对话了什么直接用最简单的字句记录下来就行的。

如果谁和谁的对话没讲明白,信息量很大,史官一般也不会去管。反正他如实记录了,感兴趣的人自然会自己去琢磨。

所以史官跑来问这个,纯粹就是自己吃瓜没吃明白,跟他的记录没关系。

史官装傻充愣:

“太子是嫌微臣记载得太详细了吗?可不是您说要事无巨细都写下来的?”

他可是连王上每顿吃了什么都写了,偶尔有空还会去问问厨子某些菜是怎么做的。

之所以会这么积极,主要是作为史官,他看多了史书,太懂闲得无聊琢磨史书的人都在想什么了。

比如他以前看周天子的记载,就很好奇周天子每天吃什么用什么。但一般的记录只会写东西的名称,不会写做法,想了解做法还得多翻一些别的记载才能得知。

周天子哪有他们王上英明神武,后人肯定对王上比对周天子更加好奇。他身上肩负着很重的担子,务必要把王上的一切都记载得清清楚楚。

顺便在起居册上留下自己的姓名,告知后人这些事情都是他史菅记录的,他要借此万古留名。

比如方才这段对话,他就可以给自己加戏——太子问起居录,起居郎菅曰:“事无巨细,皆已记录。”

是的,他还能借此强调一下他的名是“菅”,不要总是只记得他姓史。

菅,一种野草,叶子尖而细长,能开绿花,结褐色的果实。草菅人命的那个菅,读间不读官。

说起来他爹为什么给他起这么个名字?

扶苏没有点破史官的小心思。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散步时便随口替史官解惑了。史官重新拿了张纸做记录,这可都是他写自传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