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一段令人想起来就沉痛的历史。王朝倾覆一夜间,百姓流离失所,九州大地硝烟四起。】

【天宝十四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随后,洛阳与长安双双失陷,玄宗不得已弃城南下,六军将士于马嵬坡发动政变,旋即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即位。】②

这一下,花萼楼大厅内数百来人脸色突变。

有人想要阻止天幕继续胡言乱语,却发现这天幕根本没有实体,阻止更无从说起。那声音就在花萼楼里来来回回,四处飘荡——“政变”“失陷”等骇人听闻的词汇,仿若根根细针,扎得让人忧心。

贵妃与玄宗立于栏边,她轻轻搂住玄宗的手臂,安慰对方先别激动,且听这天幕还能说出些什么来。

【至此,李俶与李倓两兄弟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乱世之中,小一辈们肩负重任,誓要收复长安。李俶被封为天下兵马元帅,李倓多次统军作战,击溃盘踞关中的叛军。】

【本应该是英勇无畏、默契非常、为人榜样的一对兄弟,却在这样赤胆忠心的状态下,被奸人所害——李辅国与张良娣诬陷李倓欲害广平王李俶,让李亨听信偏心,最后赐死了李倓。】③

李倓手中的酒杯一瞬间跌落。

李俶皱紧眉头,按住李倓的手,替他捡起酒杯。随后,再望向不远处太子李亨的座位,今晚太子携张良娣正好也来了中秋晚宴。张良娣怀中还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

张良娣轻轻晃着怀抱,哄着孩子,假装没听到天幕在说什么。

太子李亨却将目光看向李俶,两人眼神相撞片刻,李俶缓缓挪开头,继续看着天幕。

【李氏兄弟的悲剧和时代背景脱不离关系,惋惜盛唐落寞的同时,我更珍视这样纯粹的情感,自始至终,他们都是相伴长大的手足、朋友、战友,他们有一样的理想,却从来不争不抢。】

【他们不像先前的那些兄弟,彼此猜忌怀疑——李倓一心为国,尽力辅佐李俶,而李俶对李倓也足够信任。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在乱世中,他们一同经历过盛唐,所以更加坚定的家国情怀。】

【若是他们还能活着,也许再现“周武王与周公”也不是难事。可惜……可惜在那样的乱世下,人人自危,耳根子软就容易偏信谣言,加上交流不方便,信息闭塞,李俶在外就算想救也来不及。】

李倓心情复杂,倒也没说真的相信天幕的话,但他可以假设,假设自己真在未来因为奸人所害,他完全能明白李俶的心情——因为换做是他,他也会是一样的痛心。

他和他这位大哥李俶,年岁相仿,性子虽不太相同,但他们默契得就像一人一样,很多时候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彼此在想什么。

【呼,好啦,让我们来看看这对兄弟情的各项指数吧。】

【血缘值:五颗星!】

【亲近值:五颗星!一同长大的情谊真是无法比拟,更何况他们之间彼此信任,危难中彼此扶持,让人深受感动。】

【黑化值:一颗星。无法猜测李俶没能阻止李倓被害死,他是什么心情,悔恨亦有,难过亦有。难以挽救的亲人,在此之后,世间又少一人陪伴,他还是会有恨的吧……】

【作品相关值:零颗星。虽说大唐是盛行诗词歌赋的,无论酒馆驿站都有诗牌,往来宾客可随意提笔作诗,一不小心就成了千古名作呢!但这两兄弟几乎没有作品流传后世,可能本身就不擅长吧。】

一旁本拥着美人入怀,喝酒嬉闹的杨国忠坐不住了,滚到高台之下,大声哭冤:“陛下!陛下圣明,此物乃不祥之兆啊!”

唐玄宗本就想问问大家的意思,见杨国忠凑上来,便问:“国舅如何看?方才朕好像在天幕里听到了你的名字。”

“陛下,先不论这天幕是否为天神显灵。”杨国忠有些阴险地沉声,“若此物是小人作祟呢?有人嫉妒大唐风采,开明之景,搞出这种奇奇怪怪的东西,来恐吓世人,说即将有战乱降临——明明大唐上下一片繁荣景象,战乱从何而起啊!”

贵妃在一旁附和:“国舅说的不无道理。原先臣妾以为此物或为天神预示未来,可细细一想,天神为何单说国舅?国舅这些年对大唐并无二心,臣妾对陛下更是不必说。再论安禄山于范阳起兵——安禄山身兼三节度使也有多年,从前不起兵,现在不起兵,为何偏偏要在三年后起兵呢?”

杨国忠立马接话:“臣对大唐忠心耿耿,与那安禄山从没有什么密切来往,天幕说他将要以讨伐臣的名义起兵,这不胡说吗!若安禄山有狼子野心,那也是与李相可脱不了关系!李相主张藩将,陛下您是知道的啊,安禄山也是他一手提拔的!而且今夜李相并未赴宴,说是生病,这就很奇怪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