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页

拂了一身满 桃籽儿 1025 字 10个月前

他笑得见牙不见眼,离宫后又早早去堵颍川侯府的门,好说歹说硬是磨得方献亭见了他,终究如愿以偿将对方邀入自家王府共进晚膳。

宋澹当初在金陵做迁都筹备时原本已为阴平王置下了一座十分气派的府邸,可惜后者瞧了仍不满意,迁都后便着人将临街二宅一并购入,院墙打通后整条街都成了他家的,坊间称之曰“小台城”。

颍川侯车驾到时正是华灯初上,卫弼笑容满面亲引贵客入府,入门时家丁示意君侯左右护卫卸下佩刀,方献亭神情不动,表面没说什么脚下的步伐却停了;卫弼转了转眼睛,回身一个巴掌狠狠将自家奴仆打翻在地,怒叱:“不长眼的东西!君侯入宫尚可穿甲佩剑,今入我府又何须讲那许多规矩!——还不速速退下!”

这自然是在示弱示好,趋奉之意已十分鲜明,方献亭仍未发一言,负手带兵入了王府。

至花厅时琼筵已设,珍馐美酒琳琅满目、正如战事起前在长安时一般豪奢,卫弼殷勤地做出恭请的手势,连道:“贵客临门蓬荜生辉,本王今日真是好大的体面!——君侯快坐,快坐。”

方献亭看了他一眼,而后依言缓缓落座,卫弼笑着拍了拍手,当即便有伶人鼓瑟而歌于庭下献舞,只是君侯左右之人立于院中五步一岗、腰间刀兵尚还泛着冷光,那个个铁面冷脸的模样一瞬便将这温软秀色遮得七七八八了。

卫弼心下不满、表面却是半点不敢露,仔细在方献亭对面坐下,又亲自执起酒壶为他斟酒,热络道:“早闻君侯深谙杜康之道,今日若非偶得这几坛上好的新丰还真不敢开口相邀,且来一品可是旧年长安滋味?”

酒水清冽倒于杯中,香气四溢飘香十里,站在方献亭身后的临泽当即上前试毒,后者并未阻拦由他取了银针一验,此举令卫弼脸上笑容一僵,而后又讪讪自行搁下了酒壶;银针并未变色,临泽遂又亲手再斟一杯呈于君侯手中,方献亭接过浅泯一口,其味浓烈香醇,确是他少年时最熟悉的。

“好酒。”

他微扬了扬眉。

卫弼也看出这酒颇合他心意,遂又连忙拿起酒壶为之添杯,便像没瞧见方才那银针试毒的一幕般自然,话家常似的道:“本王也是许久不曾喝过这般地道的长安酒了,遥想当初先国公在时还曾一同策马长街彻夜畅饮,如今想来竟也像是前生之事了……”

这番往事回忆得颇为自然,言语间提及方献亭先父大约也是为了与他拉些关系;方献亭执杯的手一顿,看向卫弼的眼神有几分沉。

“思齐原是最重情义之人……”卫弼恍若未觉,仿佛径自陷到回忆里去了,“当初与本王同在东宫辅佐先帝,也不知一起经历过多少周折坎坷,他总事事为他人计,最终为保社稷竟不惜舍身自戕……我等终归是不如他的,如今回想起亦不免怆然惭愧……”

说着他又叹息起来,言语间的沉重多少也有几分真——十数年前他与方贺确是并肩而行的朋侪,方献亭还记得那时父亲在朝堂上受钟党攻讦往往都是卫弼范玉成等人出言相助,公事之外他们也常至国公府作客,厅堂之内总是觥筹交错高朋满座。

“先父深明当时局势,以命相搏亦是臣节,”方献亭神情舒缓了些,提及父亲眼底总有缅怀之色,“先帝勤政爱民有圣君之德,先父泉下有知必亦无憾。”

“无憾……”阴平王接口一叹,继而自斟一杯仰头满饮,“思齐高情远致忠义无双,为国而死自是无憾——可若他知晓今日之局势呢?知晓眼下主少国疑五辅离心呢?”

“贻之,”他的语气忽而重起来了,“……你我本不当生疏至此啊。”

这一声“贻之”着实突兀,上一回如这般叫都是四五年前的事了,幼主继位后他们政见相左兵戎相见,早失了当初先国公在时那般亲近笃厚的情分。

“当初睿宗偏宠钟氏一意废嫡立庶,我等为保先帝不惜屡屡犯上与圣意相抗——难道我们有私心么?——没有!都是为了国家!为了天下百姓!”

卫弼义正辞严。

“如今也是一样的……洛阳金陵二派不和,难道是本王与那宋氏兄弟有私怨、非要同他们为难?不过只恐外戚乱政幼主受辱,更怕失了江北河山日后在九泉之下无颜再见先帝罢了!”

他声音渐大十分激动,语气恳切得仿佛受了多大冤屈,三言两语便将自己过去数次试图逼宫谋逆的罪业说成了感天动地的忠义,谁不信谁便成了真正的小人之心。

“贻之……”

他又饮起酒来,声音也稍低沉了些。

“我知你襟怀坦白光风霁月、凡先帝所言无有不应,所以他的皇后你要护着,南渡遗诏你也要奉——可那宋氏就那么好相与?单说此次制科,宋泊前前后后往长仁那塞了多少人?打的是什么主意你会看不出?——说到底他们宋氏当年是背叛过先帝的!骊山事发后没过多久便躲回了金陵老家,全然不顾你父亲临终前对他们的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