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鸿愠知道自己必须要把握好这个度, 让二王当下这个状态维持的时间尽量延长。
此次通灵大典发生了意外,因祭品是由七皇子定王负责,所有嫌疑都落在了定王的身上。
但明眼人知道, 定王倚仗昊天星君为他撑腰, 他不可能去破坏昊天星君辛辛苦苦筹备的大典,更重要的是,皇帝答应通灵大典结束就册封他太子, 他没必要这么做。
会这么做且有能力这么做的, 就只有敬王了。
可同样的, 知道是一回事,有证据证明又是另外一回事,只要皇帝不醒,定王这顶冲撞的帽子就摘不掉,其处境可谓不妙。
不得不说,敬王的这招以退为进,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他的目的。
但作为端水大师的赵鸿愠又怎么可能敬王直接胜出。
作为皇帝宠臣,又有孟阁老这位内阁首辅在,二人一致咬定祭品在关入地宫之前一切无误,昊天星君更出面作证,无人能证明祭品是定王做的手脚。
于是内阁最后通过的决议是,因暂无实质性的证据证明祭品是定王换的,只能就地将人禁足在其所居住的武德殿,不得动刑不得审讯,一切要等皇帝醒来再说。
只要皇帝不死,太子或新君的人选一时之间也无法确定,就只能先这么耗着。
虽说宫内被贵妃一手遮天,但安王作为当年景仁帝即位最得力的左膀右臂,又是皇家说得上话的老人,皇帝病重,他势必要进宫“侍疾”,拉上太后一起,明面上是主持公道,实则上是和贵妃的人相互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