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瑛与祁丹椹瞬间明白太子的用意。
一者,去南方赈灾少说也得三个月,届时春闱已放榜,滞留京都的学子自会散去,他们可暂时避避风头。
二者,上次户部开义仓输送的粮草眨眼间被消耗殆尽,其中必然有不少猫腻。
当地的水太深,很难渗透进去。
龚州赣州贫瘠,世家清贵不想花这个功夫,庶族寒门没有能力去动其根本。
宣帆叹民生多艰,只能派自己信任的弟弟过去,看看这水到底有多深。而祁丹椹来自龚州,知道当地的情况,为了保险,他必须去。
三者,赈灾若能做好,功在千秋彪炳史册,大功一件。
太子举荐了他们后,两人各自请命。
世家勋爵们也知晓此行凶险,并未出言阻挠,反而顺水推舟。
嘉和帝嘉奖了两人,赐给两人一些珠宝布帛等,让两人着手准备赈灾事宜。
之后他召六皇子进宫,任命六皇子为监察史,随七皇子前往南方赈灾。
嘉和帝要的是制衡,赈灾的功劳极大,不能只有一方独揽。否则将来太子在民间的声望极大,他想要制衡就晚了。
再有者,南方乃军事要地,若宣瑛前去将整个南方官吏收为己用,建立一个南方小朝廷,届时他想制衡就太晚了。
所以他找了个实力野心与宣瑛旗鼓相当的宣瑜,既是互相制衡,又是互相监督。
启程那天,京都的雪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