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清猜到有此一出,自然不会拒绝宗午留下的好意,听伙计介绍完食单,点了两碗粥和一碟酱菜算是晚食。
达州城显然没有首邑凤溪城餐饮行业热闹,伙计口中叫得上名字的食肆只有两家,但酱料作坊一点不少。光是在码头和商行门前两处,简清就闻见了日夜浸在作坊里才会有的酱香,而伙计送完粥水,回头又拿了一小碟酱来。
显然,在达州,连粥都要配酱来吃。
酱是普通的黄豆酱,简清一闻便知,叫住伙计问道,“只有这一种酱吗?”
伙计道,“茱萸酱还有不少,我给您送来?瞧您就是会吃的,外地来达州的客人许多都觉得拌酱吃奇怪,却不晓得好吃呢。”
简清摆摆手,“不必了。”
仔细一想,简清也明白了这嗜酱的习惯因何而起。
达州气候湿润、温度适宜,据说一年里温度变化也不大,对于酿酱来说再合适不过。又地处灵越江边,酱料走水运十分方便,运送到旁的地方还要算损耗和路费,但在本地就没了这个限制,费用相对低廉。
辣椒酱和豆瓣酱的出现,恰好适应了这习惯,也变动了原有市场局面。宗午先前试探酱料生意的问话背后很大可能就是达州这些酱料作坊坊主,对简清来说,交给别人代加工自己只提供原料不可能,像查记一样来做合伙才是最佳选择,就是不知道坊主们之后如何抉择了。
而酱料不仅食客自己吃,也有一半市场在食肆酒楼。想来她先前留下的那坛辣椒酱此时已经被人瞧见,等明日再去达州备受推崇的陈记看看,就知道宗午这位销售人员做得如何了。
毕竟双方合作刚开始不久,信任和利益捆绑是一回事,手段如何,还是要细细去看,简清来达州的原因之一也是这个。
正想着事情,简澈筷子尖蘸了一点豆酱放进简清碗里,“阿姐,快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