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我明白你的意思。”柳弘文下定决心,沉声道,“即使林兰后来选择脱离紫阳门,不过是将注定的结局提前罢了。而如果他选择留下,哪怕是留五十年,紫阳门会因为他的到来而注入新的力量。”
“师兄,我知道你是为了宗门着想。但现在的情况是,周围的小宗门已经结为同盟,准备共同攻击紫阳门。如果林兰不加入,紫阳门连最后的机会都失去了。”
柳弘文深吸一口气,道:“到时我死在围攻之下,魂魄恐怕都不敢去见祖师。”
昌正初默然。柳弘文说的他当然清楚。但他性格如此,一切事情都喜欢往最坏的结果去想,行事循规蹈矩,最不喜的便是意外。
即使明白林兰是紫阳门难得的机会,仍然忍不住给柳弘文泼冷水。
当年师父寿尽前,经过考虑,最终跳过了修为更强的大弟子昌正初,选择了二弟子柳弘文。
昌正初当时不是没有愤怒和不解,毕竟从入门开始,他就是被师父当作接班人来培养的,但是到最后,竟然是平时擅为“和事佬”的柳弘文被指定为掌门。
昌正初认为,管理宗门不是和稀泥就够了的,需要强大的修为,需要一丝不苟地执行宗规,管理弟子,需要考虑到每一个结果,才能把宗门打理得井井有条,不出缺漏。
而这些,柳弘文占哪一条?
克己守礼的昌正初并没有质问师父,而是低头沉默。师父仿佛看穿了昌正初的想法,叹息道:“正初,你与弘文都只能当守成之人。但弘文比你多一分勇气,有时候,一分勇气便可扭转许多事情。”
昌正初并不明白师父是什么意思,若是说四师弟有勇气他还可以理解,毕竟四师弟性格狂放不羁,但整日笑呵呵的柳弘文有勇气?
师父的气息虚弱许多,道:“正初,我死后弘文为掌门,你为太上长老,共同管理紫阳门事务。遇上大事,为师希望你勿要一意孤行,多听听弘文的意见……”话说到最后,脸色越发苍白,手指无力地垂落。
“师父!”昌正初顾不得思考他刚才的话语,扑到师父床榻前,握住他的手。
感受着掌心冰凉的温度,昌正初悲恸不已,眼泪不知在什么时候流了出来,滴落在师父干枯的手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