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得意的那位,就是在场几人里面唯二演过电影的大伽——王世襄先生。
用二十一世纪的话说,他也是一位票房过亿的老戏骨。
他可是从来都没有想到,还有一天能拿这事儿,跟这帮老头显摆一下。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碰巧了。
几位老先生没事儿,便跟着骆涛这个小子插科打诨,天南地北的聊着。
二十分钟过去……
终于等来了开饭的号角。
徐乐上楼来喊。
骆涛陪着几位老先生下楼,就见他们都摆开了架势,只等几位下来便正式开始拍。
待他们坐了下来,吴天明又细心的走了过来提醒了一下几位老先生,告诉他们:不要想着怎么演,随意一点就好。
几位都点了点头,但还是不是太放的开。
在点评菜的时候,有所顾忌,净捡好话说,一句不好的话都没有,让人感觉太不真实了。
还好今儿把京城业余的两位专业选手请了过来,不然非歇菜不可。
要是单让朱家溍先生和启老来,没人会关注菜。
他们二老是一个高冷,一个幽默,风格迥异,十分莫名的制造出了笑点。
他们二位这一场下来总共加一起没说十句话。
一个乐呵呵的在夹菜吃,另一个则是严肃的在夹菜吃。
“言之有理。”
“不错。”
至于半瓶子醋的骆涛,那就更不堪了,就剩下一个“好”字贯穿整场。
王先生和汪先生他们是深谙此道的大拿,点评的头头是道,色、香、味一一点评,菜品由来典故,那就更是信手拈来。
骆涛眼巴巴地望着饭桌上的两位王者,仔细听他们饭后交流心得。
就这么一个场景足足拍了两个多小时才结束。
几位老先生临走前留了一句地道的话,“下回儿再有这事儿记的说。”
也留了一句不太地道的话:“就是有时候需要看那个什么镜头,太麻烦了。”
骆涛点头哈腰送他们离开,并承诺下回再拍让摄像师自己找镜头。
镜头都找不上,还当的哪门子摄影师(狗头)。
小日子之所以没落,然后被国产追上,百分之百是因为他们的摄影师不会找镜头,一堆马赛赛。
“我说今儿就拍到这儿吧!你们先吃饭,好好看一遍拍的怎么样?找一下有哪里不对的地方。”
骆涛这是打算把拍摄纪录片这副担子,直接甩给他们两个。
他则专心处理公司和上面指派的公事。
纪录片这第一集拍的是京城的酒楼名菜,开局自然是以西昌楼开场,然后再去拍摄如丰泽园、萃华楼、鸿宾楼等酒楼的名菜。
之后还会推出名家名菜,小吃,面点都会分集详细介绍。
京城站结束,还要去其他城市拍摄不同风格的饮食文化。
如去羊城、锦城、广陵、长安、开封、福山,去这些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拍摄。
“得嘞,您忙着,等片子剪出来,我立马拿给您御览。”
这么一位黝黑的西北汉子居然能说一口忒地道的京城话。
这口音可比那驴道强多了。
“嘿!地道。就这么着,有什么事儿,您呐直接跟徐乐说,随叫随到。”
骆涛又和剧组其他人员道了句辛苦,便离开了后海的西昌楼。
回到家就一头钻进了书房,看报和看关于国内外经济变化的内部文件。
越看越感觉大事要来。
国内的价格会变的异常凶险,国外的局势也好不到哪里去,棋局上除了旗手,棋子都可能要陨落在棋盘上。
三天之后,关于西昌楼的拍摄已经告了一个段落。
骆涛认真看了一下,当朱霖的声音出现,他就忍不住想笑。
实在不忍吐槽她的声音。
要是在别处她的声音是不错,但在这儿,容易使骆涛串台。
听习惯了《舌尖上》李礼宏老师的旁白,再听朱霖的旁白,就算前一阵子在刻苦学习,她毕竟不是专业的,差距还是很大。
不如意就不如意吧!
心里面只能劝慰自己,谁让她是自己媳妇呢。
骆涛可干不出把自己媳妇撸下来,换别人的事。
道义不道义他是不知道,以后幸福的生活是怕很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