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三号京城首批私营企业获准营业执照,标志着从此后私营企业得到官方的认可。
*凡雇工8人以上,企业资产为私人所有者,愿意遵守《中华……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均可申请成立私营企业。
这也是改革路上值得铭记的一件大事。
在这次政策照顾下,京城私营企业获得营业执照的一共有九家,这九家私营企业都是京城有名的个体大户。
这里面有做冰糖葫芦出身的魏希望,八十年代京城的牛人,他公司的雇员超过二十人,在京城明面上的个体户,除了骆涛这个特殊的存在,就数他了。
他的雇员里就有一位教授和两位工程师,就这阵容,不知道的还以为搞什么高科技呢。
还有京城第一家私人涉外饭店的老板郑宝玲,在餐饮业她绝对是骆涛的前辈,今年的她已经50岁了,真可谓宝刀不老,巾帼不让须眉。
听说其公司注册资金将近八十万,只能说有钱。
最年轻的只有二十岁。
这九家私营企业公司除了经营食品之外,还有从事百货、装潢设计等领域。
九家私营企业这里面自然要有西昌的一席之地。西昌虽然这些年发展的过于庞大,但头上还是一直挂着个体户。
这也是之前新闻媒体报道他为什么没有称呼他是企业家的原因,没有官方的背书,谁敢乱说话。
媒体界真正公开称为他企业家,还是前不久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如此定性称呼他。
当时的他们应该也是得到了某种信号,不然他们是不敢这么做。
……………………………………………………………………
十二月七日上面向云省灾区派出一支恢复重建规划专家组。
由于西昌在此次救灾上出了大力,再加上之前骆涛也曾表达出西昌会参与澜沧等县的灾后重建工作,因此,上面在派派遣专家组也给了西昌名额。
这种露脸的事,怎么说也该由骆涛这个西昌的决策人参与,但是考虑到西昌也在恢复正常生产,还有西昌菜篮子要面对京城冬季蔬菜供应。
此时的骆涛是万万不能离开京城,南下参与澜沧等县灾后重建工作,现在的京城更需要由他来坐镇中枢。
这西昌的决策者不能轻离,这事就只能交给二把手的侯明,毕竟这是上面派遣的专家组,西昌也不能不知好歹随随便便就派几个员工。
“你们到了灾区一定要注意安全,别以为地震过后就没有什么事了,就可以掉以轻心,余震也不是人力可以阻挡的。
其次就是少说话,多听听专家组其他人的意见,还有看问题不要只看表面,有时候还是要多想想本质。
……多了解一下灾区老百姓实际的生活情况和学校和医院受损情况……”
在他们临行前一天,骆涛把几人招到后海的西昌楼,给他们摆了一桌送行宴。
酒水还没有喝,骆涛就先讲了几句,有关心,也有提醒……总之是为他们好。
“你们此去任务还是非常的重,我敬诸位一杯。”
除了侯明之外,西昌还遴选出三位随同人员,随他前往灾区参与重建规划工作,这相当于是公司给侯明配的智囊团。
他们各个都是年轻人,各个也都是人才,是西昌好不容易栽培出来的未来的管理候选人员。
他们大学一毕业就放弃了铁饭碗的待遇,来到西昌跟着一帮泥腿子混,他们这批人也没有经历过上下,刚出校门就立马步入社会,二十多岁还是缺乏一些社会上的经验。
他们来到西昌几同是一张白纸,再加上他们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骆涛对待他们也是比较看重,抑或者是厚待。
只要有锻炼的机会,骆涛一定会想着他们这批人。
“还请骆先生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协助侯总经理办好此事。”
众人起身端杯。
骆涛笑着跟每一个人碰杯。
杯中酒饮尽,“大家都坐。吃菜,吃菜。”
看着颇为拘谨的他们,骆涛也不打算长篇大论同他们讲些什么大道理,俗话说大道至简,喝酒吃菜才是正经事。
这刚喝一杯浓香白酒,现在正好需要吃几口菜来压压惊。
再加上骆涛随和,平易近人,让他们如沐春风,渐渐忘了之前他们印象中那个心狠手辣,被大家戏称为骆阎罗的恐怖形象。
几口小菜下肚,心里哪里还会想起别的,现在他们的心思可全在这菜上面。
实在是后海西昌楼做的菜,要高于王府井和海甸两家分店厨师做的味道。
席间骆涛和侯明还有秦春一边小声谈论着一些他们南下的事宜。
他们三位也知自己人微言轻,十分懂规矩,各个不言语,十分默契的低头,一面认真听着,一面吃着自己眼前的菜。
半响儿,骆涛三人才停止了交谈,包厢内存在的些许尴尬也随之而去。
骆涛又一次举杯邀他们同饮,再说上几句暖心窝子的话。
如此,喝过了几杯酒之后,酒桌的局势也由原先的骆涛敬他们,改为他们反过来敬骆涛,“今儿个这菜管够,这酒嘛!我看就喝到这儿,等你们凯旋归来,那时我再同大家一醉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