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国秋光的精髓,就在围场所处的像山。苍梧秋色甲青川,像山秋光甲苍梧。
尽管竞庭歌一直觉得像山这个名字很好笑。山就是山,“像”是几个意思?
像山植被葱郁,风光独好,位置亦重要。苍梧地处蔚国南境,像山便横亘在苍梧城以南四百里处,东西绵延,将蔚国境挡在北边,乃天然屏障。而从像山出发一路往南约六百里,便到了祁蔚边境。
一度,蔚国朝堂为迁都争执,因为部分朝臣认为,与锁宁城一样,苍梧距离边境太近,确切说,距离祁国太近。崟国是由于历史原因,迫不得已;蔚国却可以选择。
最终未迁的原因也是压倒性的:
其一,蔚国北境处极寒之地,资源匮乏,人烟稀少,实在找不出适合做皇城的地方;
其二,南境范围内,虽可勉强再往北挪动些,比如去业城,但其实远不了太多。算上造建、迁徙所耗人力物力财力,得不偿失;
其三,苍梧虽较接近边境,但以兵家之道论,其地理条件实在也算优越——
本就处高地,还有像山作关隘,且经过几朝努力,如今像山上已经修筑起防御工事,城墙依山势而走,其间数以百计的烽火台绵延相连。像山的海拔不及苍梧城最高处,所以站在沉香台上能隐约望见大祁北境;但作为关隘,这样的走势高度完全足够,且苍梧城高,比像山高更为要紧。
基于此,从绝对距离看虽有风险,细细分析地理环境,苍梧依然是蔚国都城的不二之选。先祖圣明,而力陈迁都之弊不迁之利的两朝相国上官朔,亦是蔚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名臣。
在后世看来,青川史上这一段往事之所以传奇,不仅因为那些出色的年轻人,也因为上官朔、纪桓以及更多已历人世风霜的佼佼前辈。经验阅历和天分才华同样重要,是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最终推动了命运的轮盘。
“如今要见先生,是越发困难了。”
“相国大人取笑了。您若要见我,随时奏秉君上便可,我虽居宫中,身份却是谋士,没有那么多禁忌。说起来,我能安住皇宫至今,还要多谢大人在朝堂上出言平息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