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地势特殊,来攀附祝家的人络绎不绝,乔迁之喜更是成了一个好借口,各方势力各显神通,送的礼物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端的是个比个的珍贵新奇,让祝仪这个自幼长在被克扣军饷待遇的太守之女险些看花眼。
送上门的东西不要白不要,更何况若是不收旁人还会多心,祝仪索性全部收下来,把礼物一一登记在册后,拉着阿兄一封一封写致谢的帖子。
谢年舟性子敏感,收旁人的不收他的更会让他多心,祝仪想了又想,还是收下了屏风,把屏风摆在书房里,但为了表示她的态度不会更改,她在禀明李盛后,从李盛赐下来的东西里挑了一件等价屏风的红珊瑚摆件作为回礼,让人拿给谢年舟。
给谢年舟准备完回礼,祝仪还没来得及喝茶,宫里便又来了人,太后娘娘得知她搬家后,也遣人送了不少东西,除了送她东西外,还邀请她一同赏菊。
是的,太后娘娘,原来的淑妃现在已经荣升为太后——淑妃虽然受宠,但出身低微,并无强势的娘家人可?依靠,得益于这个原因,世家们没有把她一道送走,反而在李盛登基为帝后顺利让她晋升为太后。
祝仪知道太后邀请在京贵女们赏花是假,相看儿媳才是真,毕竟李盛登基已有小半年的时间,正常情况下后宫里也该纳人了,前朝臣子不看好李盛这个皇帝,拿着国孝家孝当借口无人提充盈后宫之事,但臣子不提,太后不能不提,明年开春选秀,秋冬之际便要把重要的位份定下了,赏菊,正是一个好借口。
太后有请,推是推不过去的,只要她在宫里表现得消极点,再稍微拿表兄挡挡枪,太后便也不会强人所难——毕竟是给儿子选儿媳的,不是选来给儿子添堵结仇的,太后没必要一定要选她。
这么一想,祝仪便开始收拾东西为几日后的赏菊宴做准备了。
人一旦忙起来,便容易丢三落四,临到出发赏菊那一日,祝仪才想起自己给谢年舟准备的回礼没有让人送过去,便火急火燎差人送到谢府,送礼的人走远了,她才松了一口气,坐上去皇城的马车。
世家们虽然并不看好李盛当皇帝,但若是天子选妃选后,也有不少投机者想去压一下宝,左右不过是出个女儿罢了,嫁世家是嫁,嫁天子也嫁,同样是嫁人,为什么不选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