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伊也是这么干的。
实际上,就算是现在乐伊的也搞不清楚韩琦到底做了什么研究。
搞不清楚的意思是,她连他们做的研究的名字都说不下来。
但是真正看得懂的人,才更能理解其中的意义,也更能拥有崩溃的内心。
“这是半年能做出来的?”
说话的生脸教授四十岁左右,应当是副教授级别了——看他崩溃的程度就知道,绝对得是科研领域的中流砥柱级别的大牛。
故而面对懂行的人群,韩琦的表现是很郑重的:“没有半年。从去年的十月中旬开始的,现在才四月份。”
以现在慢到令人忧伤的邮政速度,再到期刊长的让人崩溃的发布排期时间,那做实验的时间就会缩短到一个让人感到忧伤和崩溃的程度。
好吧,这是一个本科阶段就能发《细胞》的人,研究生阶段不到半年时间就能做出一篇《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个鬼啊!
研究生阶段获得s级别的论文不管放在哪里都是一样妥妥要上天的节奏!
pcr之父穆里斯的博士论文,也不过是刊登在了《自然》上,这就已经是了不起的科研天才了!
事实上,他也的确了不起。
1993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粗略的看,期刊的名气,地位,社会影响力综合成的价值评价里,广度同样是非常被看中的一环。
而作为最早创刊,也是最着名的期刊的《自然》和《科学》占据期刊地位的最高点,和他们的广度不无关系。
《细胞》是生物学范围内的顶级期刊,《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顶级医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是物理学领域内最权威的杂志,《天体物理》是天文学的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acs》)是化学领域的顶级期刊,《数学年刊》数学领域的顶级期刊……
但是以上所有自然科学领域的顶级期刊名单里,都要加上《自然》和《科学》。
哪怕他们的影响因子经常比《自然》和《科学》高,比如《alfors》(《临床肿瘤杂志》)在2020年甚至出现了丧病的508.7!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这本杂志第一次发飙了,2012年以来,该期刊的影响因子就已经超过100,长盛不衰,也是唯一一本影响因子超过100的sci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