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伊一愣:“哪儿这么快就有人选了?您是随口说的吧!”
徐夫人睨他一眼:“婚姻大事,我还能乱说?也不怕告诉你,我就是因为这人才想起让你结婚的事。她是个顶好的人,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你自己好好想想”。
王伊撇嘴:“能好到哪儿去?再好也是个人!而且我们又不认识,见了面多尴尬。我不想去”。
徐夫人似笑非笑:“如果这人你认识呢?去不去?”
王伊没有反应,在心底编新的理由。
徐夫人心里笑他傻,却也知道这是他的可贵之处。继续笑道:“如果这人住在贾府呢?你去不去?”
王伊:“不”。
徐夫人促狭道:“如果这人姓林呢?你去不去”。
王伊的脸更红了:“我们二人是知己之交”。
徐夫人摇摇头:“当父母的可不管你什么知己不知己的。我只知道她是个极好的女孩,家世好,有才气。听你姑妈说,品行也端正,又生得一副月貌花容。这样的女孩,打着灯笼都难找,错过了不可惜?”
王伊,可耻地被母亲说得心动了。
徐夫人看出他的犹豫,一言拍定:“得了,我们母子俩也别待着这里磨叽。我先去安排,三天后你们见一面,不合适再说”。
这次王伊没有拒绝,听任母亲的安排。
次日,徐夫人写信给王夫人,说明自己想让黛玉和王伊见上一面,意欲结成两姓之好。
王夫人收到这封信,后知后觉的意识到,原来当初徐夫人询问黛玉的相关事宜,不是随口一问,而是有心结亲。
这事有利无弊,王夫人自然是赞同的。但黛玉的婚事她做不了主,便拿着书信去找贾母。
贾母听王夫人说过此事,也很高兴。毕竟就家世和门第来看,王氏的确是个结亲的好对象。
但老人家从久远的记忆里翻出王伊的模样,忽的皱眉:“那孩子是不是太黑了?”她还是几年前见过王伊,印象仍然停留在那块露着大白牙的煤炭上。
王夫人听罢,笑道:“那时候伊哥儿年纪小,性子顽皮,把自己晒黑了。现在养过几年,已经白回来了。别的不论,伊哥儿的样貌是极好的,我瞧着身边的后辈,也就宝玉能和他比一比。”
贾母不知道王伊现在的模样,但贾宝玉的相貌她是再熟悉不过的。
知道王伊的模样和宝玉不相上下,她笑道:“那我就放心了。玉儿父母去得早,一切都辛苦你们做舅舅舅母的安排”。
王夫人听到这话,知道贾母是同意让二人结亲,喜笑颜开。她陪贾母闲聊一会儿,先行告退。让身边的丫鬟彩云通知黛玉一声,自己便回信去了。
第三日徐夫人带着王伊登门,先去拜访贾母。
贾母见王伊相貌不俗,行事规矩,知道王夫人没说假话,心里便对他多了几分长辈看晚辈的亲近之意。
徐夫人陪着贾母聊过一会儿,先行告退。
贾母知道她是要去见王夫人和黛玉,便没有留她用饭,随她去了。
徐夫人带着王伊去见王夫人。二家都是知根知底的,也不必瞎扯一些闲话。
王夫人开门见山,笑道:“林大姑娘在后院。伊哥儿你先去吧,我和你母亲二人叙叙旧”。
王伊脸红,行礼,先撩开帘子走入后院。
此日阳光和煦,清风醉人,后院里高大的梧桐一簇簇金黄灿烂。偶然一阵微风吹过,梧桐叶飘落,落在树下的圆桌上。桌旁坐着的女儿家将它拿起,放在手心。
王伊向她行礼,笑道:“林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