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跨天堑

王伊的红楼之旅 昭宸 1800 字 2024-01-03

张先生年轻时是一个骄傲的人,而她的确有骄傲的资格。

论出身,她生于馆阁世家,祖父辈和父辈有“一门五进士,父子双翰林”的誉称。论才华,她三岁起便显出过目不忘的才能,八岁以后,诗赋书论、铭诔奏议,无一不是援笔立成。

她一直都是骄傲的,但她所有的骄傲,却都败于一句话。

“可惜生作女儿身”。

当年她十二岁,路过书房,碰巧遇见祖父正向堂兄讲解科举作法。

她好奇,坐在门廊上侧耳细听。便听见祖父谈到“试贴诗”,让堂兄以“士先器识”为题,以“文”字为韵,作一首格律诗。

堂兄在屋内抓耳挠腮,她在屋外静心思量。

她知道,“士先器识”四字出自《新唐书·裴行俭传》,原书是:“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

说的是什么呢?初唐时期,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王勃四人才华极高,当时人都认为他们必定官运亨通,能够身居高位。但裴行俭却认为,他们四位虽然才华高,但器量与见识不够,行事心浮气躁,不可能身居高位,连善终都很勉强。

最后,四人的结局果然如他所言。

所以,此处以“士先器识”为题,便是说士人要以德行和格局为先,不以才华为先。

明确主题,以“文”为韵,她开始在心底拟格律诗。一盏茶的时间,诗成。可偷瞧屋内,堂兄还是抓耳挠腮。

她心底偷笑,推开房门,大摇大摆地走进正厅,援笔,在宣纸上写出她的诗。

祖父愕然良久。

半晌后,回神,第一句话是:“好”。

第二句话是:“可惜生作女儿身”。

她当时年纪尚轻,不服气。女儿身又怎么样呢?她有家世,有才华,安知不能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她要替所有女子正名,告诉世人,巾帼不让须眉。

于是她开始大量作诗。诗集刊行,作诗的老前辈亲自上门拜访。

于是她开始作科举文章。书坊争相刊行,文人捧着她的文章学习理法。

她洋洋自得,自以为足以证明女子的不俗。可是年纪越长,听见的声音越多,她越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所洋洋自得的一切,似乎都是没用的。

会作诗又怎样?你不能参加科举。

会作文又怎样?你不能参加科举。

即便她握瑾怀瑜,但她从出生开始就失去了和男子同台竞争的资格。所以,无论她如何天资傲人,无论她如何努力挣扎,所能得到的最高称誉也就是一声“才女”罢了。

她累了。

花信年华(24岁),母亲安排她下嫁给父亲的门生陈儒,她没有反对。

新婚之夜,他掀开盖头,二人第一次见面。他告诉她:“我不喜欢你刊行诗文。女子还是应该安于内宅。名声在外,实在太过违背伦常”。

许是觉得太过严肃,他挤出一个笑,自以为大度:“当然,我也不是什么迂腐文人,只是不允许你在外刊诗罢了,如果你只是在内宅里作诗作文,自娱自乐,我是不会反对的。而且,如果你能为我写诗作文,‘凤凰于飞,和鸣锵锵’,也是一段佳话”。

她向来文雅。

但是那一晚,她听着他自以为大度的话,怒骂道:“佳你娘的”。

佳你娘的,为你写诗作文,我宁可就此绝笔!

回门当日,她向父母提出和离,被拒绝。母亲哭着求她,不要再生出那些奇怪的想法,安心做一个内宅女子。

再回陈家,她烧了诗稿文稿,折断狼豪,付之一炬。指天为誓:“我与陈儒为夫妻一日,便一日不为文作诗。我与陈儒为夫妻一世,便一世不为文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