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到安县

王伊的红楼之旅 昭宸 2222 字 2024-01-03

船行数日,四人先到了康州。因为没有直接行到安县的船,于是四人先在康州徐市登岸,尔后换车马去往安县。

四人乘车马前行,最初还没什么感觉,但走着走着,四人瞧出几分不对劲。

如果说出发之处的徐市还有几分鳞次栉比的繁盛气象,那么入了安县,就全然是一副破败景象。路窄,坑坑洼洼,估计是前几日落雨,此时路上又是泥又是石头。路边有农夫种植的稻田,四人竟然在稻田里还瞧见了一辆倾倒的车轿。

不约而同,四人都开始担心,自家这晃晃悠悠的车马,怕不是也要栽到田里去?

所幸还没有那般倒霉,四人平安到达了安县县衙。

县衙附近倒是比路上好许多,至少有一个小村镇的模样。客栈、商铺、医馆,一应俱全。虽然规模都不大,但至少是有的。

因前任知县还没腾出县衙,四人先住在客栈。

等放下行李,王伊让点墨和紫鹃二人先在客栈陪着黛玉,自己便拿着公函去找旧知县。

知县当时没在正堂处理公事,接待王伊的是一位师爷。

师爷姓陈,身量高,形容甚伟。头戴方巾,虽然瞧着只有三四十岁,但鬓角已经现出白发。面皮深黑,不多几根胡子,也隐隐有泛白之色。

陈师爷见到王伊,问过来意后先是行礼,核对过公函后便同他说起县衙内的情况。

和他聊过后,王伊方才知道,县衙里一般有四类师爷,刑名师爷、钱粮师爷、挂号师爷和书记师爷。如果是大的县衙,四类俱全,可能每类里还会由四五个人分担事务。但安县只是个小地方,便仅有两位师爷。一位师爷姓钱,管钱粮。第二位就是陈师爷,刑罚事件、日常接待、公文书信处理都由他兼管,可以说是领着一个人的钱,做着三个人的事。

王伊客气道:“陈师爷辛苦。”

陈师爷笑道:“为国为民,哪里有什么辛不辛苦的?更何况,我至少还是个师爷,每日坐在县衙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何来辛苦?真正辛苦的是田间的农夫,每日受风吹日晒,还要忍受三等灾”。

王伊挑眉:“何谓“三等灾’?”

陈师爷道:“第一等是天灾。水灾、旱灾、蝗灾,一旦遇上,年底便是颗粒无收。”

王伊颔首称是,随即问道:“第二等?”

陈师爷严肃道:“第二等是官灾。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如果遇见一个务行清简的良官,尚且还能糊口。但如果遇见一个好大喜功、贪财好利的恶官,便只能艰难度日。小人恳请大人谨之慎之,万万不要让百姓在太平年间经历卖妻鬻女、易子而食之痛。”

一言便可听出陈师爷的赤胆。

王伊颔首,心底对这位陈师爷多了几分敬重。他行礼承诺:“必不负所托”。

陈师爷一笑,方才说起后面的话:“第三等是商灾。商人牟利,分明已经家产千万,却偏偏在些微小利处与农夫斤斤计较,力图把购入粮食的价格压倒最低。最后直把农夫逼得无利可图,方才停止。”

王伊不置可否,只听他继续说。

陈师爷便道:“这三等灾,如果遇见一样,百姓便苦不堪言。如果三等同时遇见,百姓便没了活路。望大人警惕,慎之又慎。”

“说的有理,我必然再三警惕”,王伊郑重道,随即向陈师爷行礼道,“无论对错,但能说出这样一番话的人,必定是有大抱负的人。在下佩服”。

陈师爷回礼笑道:“不敢”。

王伊摇头,笑道:“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哪儿有什么敢不敢?如果陈师爷不嫌弃,你我二人私下里不必以官职高低论等列,直接以叔侄相称可好?”

王伊说出这话,完全是出自对陈师爷的敬佩。

可一听见这话,陈师爷的笑容却僵在脸上。他的黑脸一阵红,一阵青,一阵白,最后还是落为黑红。

良久,陈师爷眼神空洞,笑容僵硬:“王大人,小人今年二十有五”。

王伊看看他沧桑的脸,又看看他鬓角的白,难以置信:“嗯?”

陈师爷猛地点头:“嗯!”

王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