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傅鸣清脸色涨红,气得原地跺脚,一时叫小厮闭嘴,一时又想对邱静岁遮掩几句,不想身旁的两女见情况不对,已经回去了。

再大的排场也有摆完的时候,她们还是赶着时间回了京,家里忙忙碌碌,一看就是在为哥哥邱禹白的婚事做准备,不过好歹刘茂秀是客,所以刘氏还是腾出晚上的空好好接待了一阵子。

引得全府上下重视的婚事,却似乎与当事人并不相干,邱禹白早出晚归,一概杂务都交给了别人经手,邱静岁作为妹妹,更是像个旁观者一样。

她对邱禹白和宁川郡主的这门婚事,既不热心,也不反对,更没有多余的心力去帮忙筹备什么,京城这地方,就跟上了咒似的,一回来就感觉精神绷得紧紧的。尤其是想到公冶芹的话,她只有不足三年的时间可以利用,便立时觉得身后像是有豺狼虎豹追赶着似的,回来的第一天晚上竟然一夜没睡着。

想来想去,她都觉得公冶家浑身上下都还满是秘密,要想准备应对祸事之法,必须得搞搞清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第二天,她抛下刘茂秀,从自己的藏书开始,把家里所有书籍翻了个遍,可是关于公冶家的记述却都少得可怜,即便有,着重描写的也都是他们家在历史各朝代中偏政治性方面的内容,而推演卜算的部分,绝大多数都是记述的千年前的公冶来,神话色彩浓厚不说,各个版本还有很大差异。

接下来几天她几乎跑遍了京城的书局,好在翻到了一本公冶家旁支后代为夸耀祖宗而撰写的“公冶来传记”。

抱着书生啃了四天,虽然书中仍然有大篇幅神化公冶来的描述,但是有些细节却是其他书籍中没有的。

比如:公冶来是南方人,更确切地描述,他出生的位置比较靠近卫国公镇守的诸南,气候多雨潮湿,蚊虫无数,因此虽然土地肥沃,但人口数量一直上不去,民众的教化程度也比中原地区要低很多;其次,她原本以为传说公冶来不事耕作是夸大其词,没想到书中不但强调了此事,而且给出了族谱上一位名士对公冶来的题辞来印证这一说法;第三,就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一点,二十四节气,是公冶来一次性提出来的,没有推演过程,没有发展修改,像是从自己的布口袋掏东西一样,轻而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