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石麦冬看了下田德贵,再看看他分到的粮食,又开心了起来。
她虽然没有亲戚能蹭饭,但她食量要小些,而且分到的粮食还多点,肯定够她明年吃的。
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总算是轮到知青了。
萧楠中间去拿了背篓,村支书在翻着工分本算账,抬头认了一下人:“萧楠,才两百三十四个工分,你的工分不够,可以补两块六毛钱分人头粮。你要补吗?”
“补!”萧楠立刻点头,当场掏出钱来,村里分粮的时候有份额是最便宜的,这个时候不买什么时候买。
看了这么久,跟她心里估算的差不多,早就把钱给准备好了。
村支书抬头看了她一眼,他听媳妇说村里新来了个大手大脚的知青,看来就是面前这位女知青了。
萧楠可没管他心里怎么想,吃大锅饭分到粮食的感觉还挺新奇的。
补的钱加上工分的那点,她总共分到一百七十斤毛粮,红薯一百斤,玉米五十斤,稻谷只有二十斤。
别看东西那么多,但一般人根本不够吃,红薯不像大米,二两就够一顿。而稻谷还带着壳,等脱壳后这二十斤稻谷最多能有个十五六斤大米,剩下的都是糠。
不过能分到就是好事,在物资管控严厉的年代,萧楠有一种意外捡到钱的感觉,乐滋滋的。
一百七十斤一趟带回去有点重,跑两趟就刚刚好。
萧楠让还在排队的石麦冬看着些,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她就把玉米和稻谷先背了回去。等她再次过来仓库,其他的知青也分好了,这会儿正商量着怎么抬回去。
分粮食是高兴,但东西搬不走就让人头痛了。他们借了村里的背篓和竹筐,一边背着一边挑着,挑回去。
只是,剩下的得有人守着才行,这都是他们下一年的口粮,被谁摸走一把都得心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