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头人看来,几房人亲的可不能再亲了,好似是昔年从未争吵过一般。
如今尤家二郎有中了举,尤氏一姓更是欢天喜地,几房人共同出资放炮仗,祭祖宗,办大席……四房一个子儿没掏,其余几房人却对孙氏恭敬有加,事事儿问询。
倒也是不怪尤家几房人脸变得快,且不说举子有功名能有机会入官儿,最实在的还是能减免赋税。
尤氏一姓的田地山林本就不少,如今家里有了举人,受其庇护便不必缴纳赋税了。
如此下来,用不着两年,尤氏必然发达。
“你便晓得了作何都回来两日了,尤家怎还在放鞭炮热闹。”
早食间,外头的炮仗声噼里啪啦的响,赵母同霍戍说了些村里大姓之间的事儿。
这些年赵母过得苦,丈夫卧床,儿子又前去徭役没有消息,忧愁吃喝也就罢了。
家里没有理事能支撑起来的男人,村里人一贯是欺软怕硬,没少暗暗的欺她。
为此在外时,她从来不曾说谁家的事儿,只怕惹来口舌。
早两年丈夫还在的时候,尚且能同他说一二,这几年进进出出都只一个人,屋里屋外的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
霍戍话少,且也不是个会与人说长短的性子,她乐得同他说些村长里短的话。
原先她以为霍戍会不爱听,倒是不想偶尔也能插上两句话。
就好比是:“纪家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