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拿到北域那样远的地方,三年五年的料子过去都有市场,这差别就在于成本价格不同,越是过时老旧的样式,自然价格上更能做些文章。
“葛、麻、丝帛、绫罗绸缎锦各式的料子都有,霍哥看要拿什么布料的。”
不同料子的布匹其实有一个基础价格,价格的浮动看的是样式和工艺。
像是葛的话,大多地方都有种植,价格不高,今市价一百文一匹。
麻的话价格也不贵,都是寻常布料,两百文一匹,档次高些的火麻布价格会贵不少,四百文一匹。
绫罗绸缎价格就贵了,一匹怎么也得几两银子。
寻常的素绫一匹二两,素罗六两,素绸四两,素锻五两。
这也就是个大概的价格,此料子上还只是中等货的市场价格,像是高档的价格会翻倍,也有低等甚至于此等的,价格就会低许多。
若是价格定死了便是这个价,那能穿得起这般料子的人家可就凤毛麟角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满足下层百姓以及更上层的富贵之人,布行便将同样的料子做出了不同的档次,以此扩大前来买布之人的范围。
由此,同州的百姓衣饰都光鲜漂亮,并非只有富贵豪奢方才穿的上绫罗绸缎。
再者不同布行的价格都不尽相同,绫罗绸缎花样繁多,能做的样式就多了,其实时新多也是从这些料子上时新。
麻葛的话,再怎么做料子和色彩也就那样,能做出个什么花儿来。
另外这些料子价格实惠,织娘也不愿意花费功夫在这样的料子上,二来即便花样新鲜,价格也不敢提多高,毕竟买的人腰包里就那么些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