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页

明瑜却喜欢拿新鲜的瓠瓜剁碎了,包包子或者饺子吃,寡淡无味的瓠瓜,和肉馅混合在一起,意外的起到了解腻提鲜的作用,而且瓠瓜饱含的水分,还能令肉馅变得更加饱满多汁,也难怪牛壮那小屁孩吃过一次瓠瓜肉馅儿的饺子就念念不忘了。

猴哥去摘瓠瓜的功夫,明瑜已经把五花肉切成了半个拳头大小的块状,汆水后,沥干水分备用。

这腐乳炖肉若想做的好吃,得先将肉炸出一层虎皮来。明瑜拿了一块干净的麻布,一点点将五花肉上残留的一点水渍吸干,热油锅,将五花肉放进去,炸到表面金黄,捞出来,舀掉锅里的油,只剩下一点锅底之后,放入两勺蜂蜜,原本用冰糖最好,但这会儿没有冰糖,就只能拿蜂蜜凑数了。

翻炒均匀后,将事先夹出来碾碎的小半碗豆腐乳倒进去,再加入一勺蚕豆酱、葱姜片、小半碗果酒,大火烧开后,撤掉两根柴禾,转小火慢慢焖煮,这野猪肉比家养的猪肉更紧实些,起码要炖半个时辰才能彻底软烂,等到这肉炖烂了,转大火收汁,撒上葱花就可以吃了,喜欢吃咸的可以再加点盐,不过腐乳炖肉本就是偏甜口的,而且豆腐乳本身也是咸的,所以明瑜就没有再加一次盐。

那边,猴哥已经将瓠瓜摘回来了,他看明瑜做过两次瓠瓜饺子,这会儿都没用明瑜开口,主动把两根大瓠瓜削了皮,两把菜刀在手中挥舞得密不透风,没一会儿就将那嫩生生的瓠瓜给剁得粉碎,简直就是人形的食材料理机。

剁碎的瓠瓜也不能立刻就用,要先撒一点盐,将里面多余的水分挤出来,瓠瓜的含水量太高,若是不挤掉一点,煮饺子的时候就容易破皮。

剁完瓠瓜,猴哥又切了一块五花肉,麻利地去掉了猪皮,哐哐哐地开始剁肉馅。

明瑜见瓠瓜的水分出得差不多了,重新取了一块干净的麻布,将剁碎的瓠瓜包在里面,用力挤压,把里面的水分挤出来,然后和肉馅放在一起,加入姜末、剁碎的海米、盐和一小勺蚕豆酱,搅拌均匀后,就可以拿来包饺子了。

“要吃煎饺还是煮饺子?”明瑜偏过头去问猴哥。

“先煎一锅罢!许久没吃了,有些馋得慌。”猴哥挠了挠耳朵。

真是馋啊!有太上老君那个大胃王在,他怕累着他们家明瑜,大伙儿在一起吃大锅饭的时候,从来就不敢提想吃饺子这种话,生怕勾起了老君的好奇心,到时候那老东西若是爱上了饺子这玩意儿,他们家明瑜岂不是要包饺子包到手折?

明瑜笑了笑,快速擀面皮,一口气包了三十多个白胖胖的大饺子,从储物戒子里取出了一口他们自己用的专门煎饼子的平底锅,架在火堆上,将饺子依次摆放在里面,然后倒入一点水,盖上锅盖,这般焖到锅底的水开始收汁,刺啦刺啦响的时候,掀开锅盖,里面的饺子已经焖到七成熟了。

这时候,在平底锅四周和饺子上撒些油,那油便在锅底卖力地结出了一层又香又脆的酥底,撒一层芝麻在上面,重新盖上锅盖,再焖片刻,掀开锅盖,这时候,饺子表面已经变成了好看的深黄色,下面已经呈现焦黄色了,最后撒一层葱花,就可以出锅了。

这般做出来的煎饺,在明瑜的老家又叫做锅贴饺子,属于本地早餐界“四大金刚”之一,只可惜今天时间赶不及了,不然再做一锅胡辣汤就着锅贴饺子吃,那才叫够味呢。

即便是没有胡辣汤,猴哥也是一口一个吃得停不下来,刚做好的锅贴饺子,别看外面是温热的,咬一口才发现,里面的肉汁儿还是很烫嘴的,猴哥一边吃一边呼哧呼哧地大口吹着气,大热天的吃得满头大汗。

等到明瑜将调好的蘸料端过来的时候,一锅饺子已经下去三分之一了。

“想吃咱们下回再多做些,何必这般着急?有没有烫着舌头?”明瑜好笑道。

“呼~并不曾烫着,咱们自己下山吃吃还行,回头回了山里,你可千万别提做饺子的事儿,那位仙人爷爷的胃口可是不小,没几百个饺子怕是填不满。”猴哥急忙叮嘱道,生怕明瑜想不开做傻事。

“你又说甚么胡话呢?吃你的吧!”明瑜知道他这是心疼自己,怕自己累着,也没纠正他那些“大逆不道”的话了,转身又去包了一锅继续做煎饺。

有了饺子,主食就不必单独做了,不过没有汤也不成,明瑜又去外面的院子里摘了两根丝瓜,削皮切片,做了一锅丝瓜蛋汤。

丝瓜有一股怪味儿,猴哥不是很喜欢吃,不过,明瑜骗他,说丝瓜里面有种东西,猴子吃了皮毛会愈发鲜亮,猴哥这厮素来最爱臭美,一听说丝瓜可以美容,顿时忘记那股怪味儿了,端起来就是一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