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页

“你明时师叔在妖界素来有几分面子,你明瑜师叔,又最受你师爷宠爱,你呀!没事多孝敬孝敬他们两个,吃不了亏!“张道陵轻咳一声,低声暗示道。

承认师父更喜欢师弟而不是他自己,心里实在是有些怪难为情的。

谁还不是个宝宝咋地?

“既然你俩这么受宠,便多关照关照师侄吧!”张道陵忿忿不平地决定道。

直到走出营帐,刘录也没想明白到底师父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好好听两位师叔的话。

不过,即便师父不说他也是会这么做的,毕竟,吃惯了花果山的熏肉和辣椒酱,谁还愿意回头去吃那寡淡无味的白水煮肉蘸盐巴呢?

第151章

刘录和张道陵的义军,如果不是因为天气转冷,即将下雪不适合出战的话,这会儿说不定已经快要打到王城的城墙下面了。不过,他们也连续征战了大半年,人疲马乏,正好趁着冬日息战的时候,好生休养一番。

毕竟越往下就越难打,刘氏王族虽然昏庸无道,这天下也依然有一些世家大族愿意维护王室,勤王的大军簇拥在王城四周,时刻等待着与张道陵的义军决一死战。

张道陵又不傻,自然不会在连续征战大半年、人疲马乏的时候,对战早有准备、武器精良的勤王大军。于是便在距离王城一百多里外的陈郡驻扎了下来,准备等开了春,勤王大军将王成的粮草消耗得差不多了,再一举攻下王城。

正好,刘录便趁着这个机会,将明瑜信中所说的召集令发布了下去。

军营内,花大郎和一帮兄弟正围着火堆,一边烤火一边聊着天儿,最近军营里热度最高的话题,自然就是上面发下来的召集令了。

“听闻只需有两名上司作保,便可让家人迁居义军新建立的根据地,那岂不是再不必担忧战乱之苦了?”一个大胡子老兵揉了揉酸疼的胳膊,感慨道,他们命不好,摊上了这般乱世,只希望家里人能过几天安生日子,便是将这条命丢在战场上,也是值了。

“那岂不是要丢了家中田地?一家一户尚且可迁,一族中人,也能分到一处么?”另一个稍显稳重的方脸男子沉吟道,他想的比较多,主要是这个年代的人,大多聚族而居,家族对于个体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甚至于有的人逃难连粮食都来不及带,也要背上家谱的。

“如此一来,那些家中无男丁可参军的,怕是要艰难了。”一个面容瘦削的男子叹息一声,往火堆里丢了两块木柴,好让那微弱的火光能更明亮温暖一些。

“我等如今尚且自顾不暇,哪里还能管的了那许多?反正,我是定然要让我阿娘带着弟弟妹妹去根据地的,旁的不说,有咱们自己的义军驻守,总归是能安安稳稳地活下去,田地没了,再开垦就是了,宗族,那是族长和族老们该担忧的。”花大郎将冻僵的双手伸到火堆上烤了烤,想到家里的阿娘和弟妹们,心里一阵阵的酸涩,还有他新婚的娘子,也不知现下如何了。

花大郎从听到召集令的那一刻起,心里就忍不住的高兴起来,虽说他不知道那个甚么“根据地”到底是个啥,但是,一听说有义军驻守,他这一颗心顿时便安稳了。

张道陵御下极严,手底下的将士们从不滋扰当地百姓,当此乱世,这天下间,有什么比一家人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更让他们这些将士们安心的呢?更何况,那告示上可说了,若是去了根据地,每家每户都能按人口数分到一定数目的田地及良种。

花大郎是经历过战乱的,非如此,他也不会顶替二弟来到军中,他不怕死,怕是却是自己死了,阿娘、娘子和弟弟妹妹们再无依靠,现在,天师大人亲自颁布法令,让他们这些将士的眷属能够得到义军庇护,能够在这乱世之中得一方安稳所在,他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无论如何,他如今就算是死在战场上,也是死而无憾了。

听得花大郎一番话,其他人也沉默了。

是啊,他们这一路走来,所见所闻的种种人间惨剧,早已让他们对这个朝廷、这个世道失去了希望,能在家中饿死,在这个乱世中,已经算是极好的归宿了,怕就怕遇到乱军,又或者是败退后仓皇逃难的逃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人命在这些人眼里根本就不值一文。

花大郎说得对,是他们最近的日子过得太好了些,竟然想了这许多有的没的。

当此乱世,只要一家人能好好活下去,即便是丢了田地祖产,又有何惧?

说句不好听的,你便是死守着那些祖产,一旦被卷入战乱,乱军一把火就能烧了一座城,更何况区区一点祖产?到时候家破人亡,还说什么祖产不祖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