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郁金堂 青衣呀 875 字 3个月前

回回郭元振来,说书般精彩,比着两手,旁征博引,说到吐蕃君臣相争,赞普年幼,托赖论钦陵摄理政务,生生喂养出凶蛮的老虎,兄弟儿孙尽皆入朝,且吞下土谷浑部两万余人,已有与赞普分庭抗礼的实力。

及至赞普稍微年长,卧榻之侧他人执戈酣睡,不得不冒险肉搏,恰逢郭元振去赴那野狐河之会,犹如天降助力,竟然成功拔除论钦陵全族。

整个故事峰回路转,妙语连珠,其中血肉重创之处,又是武周受益,听得圣人神思飞扬,拍案叫好,他俩却是一头雾水,跟不上趟。殊不知,圣人人在神都坐着,心神耳意早飞去边关,稳定边境,乃是她毕生所愿。

因笑道,“人各有所长,宋主簿有丹青妙笔,但文辞靡艳浮丽,并不适宜描摹边塞粗犷风景。同在甲等的崔湜就不同,是个胸有丘壑的才子啊!”

崔湜和宋之问都是初在御前亮相便一鸣惊人,不过崔湜早拜在太平门下,是公然的入幕之宾,而宋之问借道府监混进九州池,至今尚无所成。

颜夫人这样夸赞崔湜,太平意外,又喜滋滋的,却不领情,开口还是质问。

“既是崔湜文风壮丽,为何夫人反评了宋之问是魁首呢?”

颜夫人一笑,露出两排雪白锋利的牙齿,意有所指道。

“此番诗会是为选拔人才,重修文学大典,何人夺的魁首,接下来便是何人主导操办。向来修书之事,繁杂枯燥,耗时日久,崔湜英朗,臣不愿拖住他皓首穷经埋头书斋,所以才评了宋之问第一。”

太平顿时面上绯红,明知道是阿娘的授意,还是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要你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