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洲渚道:“我并非要强夺你家糖寮,我加入以后,它依旧是你们李家的产业,我不会对你的经营方式指手画脚。我想要的,不过是从糖寮每年数百万钱的利润中,分得一成罢了。”

李青瓷在这一刻,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洲渚是如何知道糖寮的利润的?!

洲渚又道:“况且,将沙糖制成糖冰后,其利当十倍,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这时候的甘蔗亩产达4000斤,如果是含糖量高的竹蔗,出糖率能达到13%,即一亩甘蔗能产出520斤糖。

百亩甘蔗——李青瓷有田300亩,种甘蔗需要轮作。——则是5.2万斤糖,以一斤糖批发价112文来算,一年获利是582.4万钱。

除去甘蔗、人工成本和损耗,获利至少300万钱。

当然,这都是理想的情况下,即便甘蔗减产,制作、运输和销售的成本增加了,那保守计算,获利也有一两万钱。

这份数据是根据池不故打听到的李青瓷往年售糖量、甘蔗亩产,及糖寮工人的工钱等,再结合她自己的经验所得出的结论。

再按一斤甘蔗能炼出0.055斤冰糖的比例及利润超过沙糖十倍的物价来估算,卖冰糖一年便能卖出2464万钱,利润保守占三到四成,也有近千万钱入账。

池不故也被这份数据给惊到了。

难怪人们总说,糖比盐贵。

朝廷对盐和酒是有着严格的管控制度的,盐商很难抬高盐价来获利。

但糖就不一样了。它不是百姓生活所必须的调料,朝廷并没有建立榷糖的制度。所以,蔗糖价飙升,糖冰也成了只有富人和高官才吃得起的奢侈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