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穿越成夫夫 杨舒予 871 字 3个月前

而那几个世家的族长却一个都没走,他们围坐在一起,“皇上是什么意思啊?”

还不等他们猜呢,茶楼老板亲自送上来一盘点心,“刚才有位大人给您几位点了我们这里新增的点心,这个点心叫甜蜜黄金豆。”

其实就是玉米烙上面撒的白糖,不过现在的人吃过玉米的少,看到这样漂亮的点心还很吃惊。

“这东西这么好看能吃吗?”“这糖可真白啊。”“这可真是黄金豆。”

这几个平均年龄超过四十五的老男人,他们像小孩子一样用手揪了点儿玉米烙和白糖放进嘴里,“别说,这东西好看更好吃。”

直到盘子里的玉米烙快被吃光,他们才停下手尴尬地掏出手绢擦手擦嘴,“这家店的东西和外面的不一样。”刘孔方先开口说道。

“是啊,没见过。”

“听说,两位侯爷的庄子里也有不少的好东西。你们说,这些东西会不会就是出自侯爷的庄子啊?”

“要真是这样的话,仅凭这些东西就能让百姓死心塌地的跟着皇上。”杨春行捋着胡子说。

“现在说这些还早,看来想在以后分一杯羹,现在就得听人家的,你们怎么说?”刘孔方吧嗒着嘴问其他人,这东西吃着可真香,要是不能分一杯羹可惜了了。

最后这几个人纷纷表示要回去商量一下,可有的人转身就进宫去表决心。最可笑的是,他们以为自己是悄悄去的,孰不知是多宝让禁卫军把他们分别带进来,让他们没碰到面。

以至于他们都以为自己独得皇上李向的另眼相看,他们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贡献出不同的诚意。李向很满意于他们的识趣,也表示了春节过后有什么好事儿一定会带上他们。

等这些人走后,李向拿着那几张单子给周全看,“这些老家伙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啊。”

第三百七十章 边关

不管是青砖白墙的高门大户,还是土墙茅草的贫苦人家,到了年关岁尾的时候都会把家打扫干净装饰一新。那红红的春联和大红的灯笼一挂上,都有了新年新气象。

桃源村四面环山寒风不入,萧墨和木白从京城里带回来的玉烛灯挂在小楼门口照亮一片天地,这两盏灯笼随着风轻轻晃动,隐隐有清脆的曲调传出来。

黑脸他们好奇地看着玉烛灯,小凳子给他们讲解着这两盏灯的来历,就连院子里的大人们也听个新奇,“还是得多出去才知道的多啊,要不然咱们哪知道一盏灯还这么多事儿呢。”

冯叔在厨房那边砍骨头准备炖汤用,厨房的窗户开着正好听外面的动静,“可不是嘛,要不说这人得上学呢,咱们村这些孩子可有福了,学什么都有人教。”

从宫里出来的小凳子,除了平时和大家一样上课以外,他还会兼职教其他学生礼仪方面的知识。毕竟,没有人能比小凳子这样从宫里出来的人更懂这方面的知识。

沈济和萧墨的意思一样,他们村出去的孩子不求高人一等,但在礼仪方面也不能让人小看了去。从小培养出来的习惯,长大以后就是融入在生活中的习惯。

只要教的好,不管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能一派大家风范。至于有人担心孩子们会被束缚了天性,木白却不担心。在桃源村这个人人都要做事的地方,孩子们只会在勤劳的基础上更规范,而不会抛弃血脉传承下来的质朴变得虚华。

小凳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变得自信开朗,他来到桃源村以后才知道外面的生活这么精彩。再精彩的生活,小凳子也没忘了他的身份,每天他都要把需要做的事完成以后再去做自己的事。

萧墨和木白探讨过小凳子以后的出路,就让他跟在他们身边,要是有机会能有个家更好。就算是没有家,小凳子在他们身边也不会受委屈。

他们两个当家长当习惯了,不管是身边哪个小孩子,他们两个都想把这些人的生活安排得好好的。比如小花只要她喜欢做什么都成,以后结婚也有他们这些哥哥撑腰,这辈子都有人保护。

曾奶奶和冯婶儿准备过年吃的馒头,木白在收拾要吃的红烧鱼,萧墨和李询在准备羊肉锅。大家把收获的新作物都变成了春节的美食,厨房里飘出来的阵阵香味儿馋得孩子们直探头看。

距离过年没几天,几家人凑在一起准备过年的东西,和去年一样要在一起过年。所以啊,除了早饭以外,等忙活完就都在一起吃晚饭。

羊肉锅还要再炖一会儿,木白做的鱼在灶上温着。萧墨和木白拿了些丸子什么的给孩子们。然后,他们两个趁现在还有时间上楼。

萧墨和木白在楼上给家里人准备过年的红包,“孩子们现在都大了,今年给他们装小金锭子,让他们现在就攒点儿钱。”木白手边五两一个的小金锭子开了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