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可惜王上对于这些一点都不感兴趣,没有探究的想法,他也不方便多问。

午休时,秦王政倒是问起了秦律修改的事情。

这件事压了好几天,秦王政一直在衡量是否推行。最近终于下定了决心,但还想听一听儿子的分析。

改版的秦律日后肯定是顶替了原本这个严苛秦律的,这一点从扶苏的反应里就能看得出来。但战时改律法是大忌,扶苏不可能连这都不明白。

那么所以原本的秦律到底在六国故地造成了哪些负面影响,让他等不到大一统之后再同意推行,秦王政需要一个尽可能全面的总结。

扶苏心知父亲是站得太高,精力都放在了大事上。很多时候难以看见底层庶民的情况,会有这种疑问并不奇怪。

有些事情扶苏也是等到后来发生了才意识到的,在此之前没料到情况那么严重。

扶苏先挑着讲了几个比较重点的问题。

“秦律条例严明,然而有些惩罚却过重了。犯了小错也动辄罚一甲,庶民根本出不起这个价钱。”

一甲就是一副甲胄。

举个例子,路上遇到贼人作恶没有及时制止,就要被罚二甲。

正常百姓买一副甲胄给家中儿郎上战场时使用都很困难,哪里能出得起这么重的罚金?

可是被罚了又不能赖账,那么除非将家里人口卖作隶臣妾换钱之外,就只能选择上战场杀敌抵债了。

所以秦人好战,一是为了靠服兵役抵罪,二也是想借着杀敌获得奖赏,改善家里的条件。

秦人习惯了这种生活模式,苦是苦了点,刑罚也严重。但是只要有仗打,日子就能继续过下去,问题不大。

反观六国黎民,他们哪里习惯得了这个?动不动就罚一甲,家里有矿经得起这么罚啊?拿不出钱就要被抓去当兵,这简直不让人活!

六国之民对当兵没什么好印象,很多时候都是被强行争去充军的,一时半会儿习惯不了靠这个赚爵位的制度。

“这只是六国黎庶的反响,还有秦人,天下一统后也深受其害。”

有仗打的时候,犯了法可以靠打仗脱罪。天下一统之后那可就不一样了,没仗打就得实打实地花钱消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解决平民晋升渠道堵塞的大麻烦,始皇决定北征匈奴、南伐百越,强行开辟新的战场。

可,匈奴那边的土地多为盐碱地。

庶民打仗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多分点地,匈奴地盘又远、又不适合耕种,自然会闹得黎庶怨声载道。

而百越呢,那里的地倒是肥沃了。却有另外的大麻烦,毒瘴横行,气候差异巨大,而且同样地处偏僻。

“商君当初设置如此严苛的惩罚,是为了疲民。庶民不断奔波在耕种和征战的路上,就没空生事了。”

但这个政策,只适合战争之世。

要解决庶民为了脱罪去打仗的问题,就得削减惩罚的力度。要解决庶民阶级晋升的困难,走不通武将的路子,就得换文官选拔。

距离天下一统只剩九年。

九年的时间,能用来推行这两项新的政策,也不过是堪堪够用。

不是不能加快速度,而是最好不要。速度越快,留下的弊病越多。后续还要花很多精力去补救,倒不如提前稳扎稳打地推进。

秦王政听罢,陷入了沉思。

作者有话要说:

政哥:原来六国骂暴秦也不是完全的偏见,还有嫌弃惩罚太重的缘故在。

第21章 文武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