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巴蜀是大秦很重要的粮仓,而且还有天险阻隔。他们在里头把控住入蜀的道路,就能自己关起门来过小日子。

父亲当年把人迁入关中还真是没得选,不放在六国故地,那就只有关中。好歹关中有重兵把守,可以盯紧了那群人。

果然还是杀了最方便吧,就是无故斩杀那么多贵族,容易引起六国反弹。

扶苏指尖轻点桌案,开始思索要如何借刀杀人。

能不自己动手是最好的,找个注定要死的家伙来背锅。全程最好都不要有秦国插手,免得沾上一身腥洗不掉。

之前针对韩国逃走的旧贵,扶苏的想法是让齐王出手。齐王身边的相国后胜收了大秦的好处,可以帮忙说动齐王犯蠢。

一事不劳二主,扶苏觉得齐王建确实挺合适的。人傻,钱多,胆小,且听劝。

但后胜不是傻子。

只杀一点韩人他能出手,杀光别国贵族,后胜是绝对不会干这种自掘坟墓的蠢事。要说服他这么做也不是很容易,倒不如想法子绕过他直接去忽悠齐王建。

论起忽悠人,哪有比纵横家更擅长的呢?

可惜秦灭六国之际,纵横家隐退,基本没人蹦出来找存在感,想抓个壮丁出来都不容易。

因为现在这个时机不好,给不了他们什么展现自己的机会。

若说要力挽狂澜,没人有那个自信可以说动六国联合抗秦,阻拦天下一统的脚步。而投身秦国的话,大秦将领足够厉害了,又给不了他们什么施展的空间。

所以他们在等,等大秦一统后因为种种问题自行崩溃,那时才是他们的舞台。

这些聪明人其实都看出了秦国存在的问题,因此上一世才会出现天降陨石后,有人在陨石上刻字“始皇死而地分”。

这不是神迹,只是那些人推测出了大秦极有可能发生的未来罢了。

可惜,他们错估了扶苏这位太子。

扶苏对外营造的形象太具有欺骗性了,一个仁善到有点天真的人,居然会为了保下方士而“顶撞”父亲。

那些远离朝堂的人,知道的消息有限,只能看到扶苏想给他们看到的。

刚开始他们还有策反的自己人在朝中,可以得到一些内幕消息。

后来因为始皇遇刺找不到刺客的事情,扶苏非常愤怒,下狠手整治了一批人,反秦人士就开始收到假消息了。

这一世扶苏能和父亲联手做戏骗楚国的钱,上一世他们父子俩感情更好,自然能做更多的戏骗人。

有志之士通过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错误地推断了局势,这是个致命的失误。

他们选择了耐心地等待始皇驾崩,然后抓住扶苏继位后赵高和胡亥联手搞事情的机会,一股脑冒出来捣乱。

结果被扶苏收拾得很惨。

钓了这么多年鱼,等的就是这一刻。

不过鱼儿里总有看得更透一点的,比如来自纵横家的郦食其。

郦食其一开始就没掺和进去,在大家争相蹦出去的时候,他冷静地躲在陈留当个小小的门吏,观望情况。

本来是想挑个合适的明主跟随,没成想观望着观望着,发现事情不太对头。于是赶紧缩了回去,深怕被人发现。

等到扶苏以雷霆手段收拾完胆敢造反的家伙后,他郦食其又可以了。

收拾收拾隆重出山,来向扶苏陛下投诚。以他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陛下派他出使西域,与西域各国建交。

大争之世没找到表现的机会不要紧,太平盛世也不代表一点机会都没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