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扶苏唇角含笑听着:

“赶不上灭六国也不打紧,北边还有匈奴呢。”

王离第一次崭露头角就是在六年后的灭楚之战,那个时候正好是十六七岁可以上战场建功立业了。

他也没堕了王家的威名,在楚燕齐三国的战场上表现不错,得封列侯。

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王老将军打了一轮百越就高高兴兴养老去了。留下王贲王离父子俩双列侯,在朝中极为显赫。

这一世眼看着灭六国的进度还能加快,搞不好王离真的会赶不上。就算能赶上,估计也就赶上个燕齐了。

王离还好,章邯是真的赶不上趟。

领兵之前是当少府的,少府管的是宫中事务,和军队不搭边。扶苏登基之后才发现这位少府不去打仗太浪费了,把人调去了军中,否则章邯险些连打匈奴都得错过。

不过章邯年纪更小,不着急拎出来培养。

扶苏和王贲就大秦的下一代武将苗子聊了半晌,王贲还抱怨蒙恬他们成亲太晚了导致自家阿离没几个同龄的朋友。还有个李信至今没成婚,以后生了儿子更够呛。

扶苏:眼光放宽一点,也不一定非要找武将的儿子玩嘛。

看看李斯他长子李由,虽然是文官之后,带兵打仗也是不错的。

王贲:“李斯那家伙年纪忒大,他儿子也大呢。”

扶苏:“他有好些个儿子,总有年纪小的。不行就等李由成婚,应该和李信将军差不多的时候有儿子。”

王贲:“……”

那这样的话,李信不就要矮一辈了?他儿子和李斯的孙子一起玩,他本人好不容易靠着祖父拉高的辈分又降下去了。

长公子可真坏啊。

王贲替好友李信掬了一把辛酸泪。

但如果李信真的沦落到和李由一个辈分的话,他王贲也是不会为好友发声的。毕竟他和蒙恬是同辈、蒙毅和李斯关系不错,他们都是一个辈分的,可不能被李信连累了。

扶苏和王贲聊得很开心,只有李信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两人聊到一半,忽然送来了新的军情。

这几日大军趁乱袭击,果然让赵军吃了大亏。士兵们根本无心恋战,有人甚至不怕死地抢劫了粮仓就逃,弄得赵军节节败退。

士兵们这个时候哪里能管那么多,秦军来势汹汹,他们也害怕啊。

反正留下来抗击秦军也分不到粮食带回家救急,而且看这架势赵国都不一定能打赢。要是打不赢,分粮就彻底成了空谈,想都别想。

这么算下来,还不如抢一把就跑。

抢多抢少都不吃亏,抢的多了带回去还能匀出一些做种子。

正好最近是春耕时节,带着种子回乡,便能赶上今年的种植。春夏两季靠着野果野菜应当饿不死,到了秋天收获了粮食,这一年的苦日子可就都熬过去了。

相反,要是老实地留在军营里打仗,等到打完怕是都到夏季了。那时候即便分到的粮食多,也只能带回去吃掉,就这还不一定能撑到来年春耕。

打仗不要消耗粮食的吗?消耗一波,回头发下来的能有多少?够他们撑过冬天并留出足够的种子给来年播种吗?

士兵们不是人人都会算这笔账的,但总有人脑子活泛。他们自己算完还告诉同乡,一个传一个,就有不少人心动了。

至于其中到底有没有秦国细作悄悄推波助澜,那就见仁见智了。

毕竟之前士兵打死将军那次,也说不好有没有细作煽风点火就是那么巧,局势完全按照秦军最期待的方向发展了。

“赵军里逃兵不少,仗着上层混乱没有主将,抢了粮仓就跑。一部分守粮士兵还监守自盗,甚至主动开仓,协助大家一起搬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