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扶苏偏头看了一眼沉浸在奏折中的父亲,秦王政头也没抬,却像是察觉到了儿子的视线那般,摆摆手示意他们自便。

于是扶苏就带着妹妹出去了。

二人在温暖的偏殿中坐下,扶苏拿起那沓写满文字的纸张,慢悠悠地开口:

“阴以为,何为天子?”

阴皱起了秀美的眉头。

如果问何为诸侯王,她可以答出很多个模版。譬如春秋五霸那种的,各有各的风格;再譬如最近几代秦王那般,威震天下;亦或者各国中兴之主那样,沉稳强大。

可是天子,她就只想得起来周天子。几百年来周天子都是那副弱小可怜又无助的模样,着实没什么优秀案例可谈。

再往前西周的天子,那太远了。记载稀少,基本不可考,大家写下来的多也是以讹传讹,充满了自己的想象。

阴意识到了什么:

“当秦王,和当大秦天子,其实是不一样的,对不对?”

扶苏含笑点头:

“自然,霸道是商君为大秦独霸天下所作的选择,可治理整个天下,不能只有霸气没有王气。”

霸为君王独断,王为宽容宏大。两者相辅相成,才是最合适的。

当君王偏信一家之言时,虽然短期内可以让国家得到质的飞跃,但长此以往,迟早将自己坑死。

历史上大秦被法家带进了坑里,而后续的西汉、宋明清等则是被儒家带进了坑里。

哪怕扶苏不知道那些后世历史,可他远见卓识,已经察觉到了每一家学说里的局限性。除此之外,就是人性中的缺陷。

扶苏淡漠地说道:

“倘若天下学子都学同一门学说,并且对此坚信不疑,他们就会为了利益忽略这种学说里的缺陷。”

没有人会主动揭自己的短,但粉饰太平的后果是王朝替他们承担这一切。

而且没有竞争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过分的竞争不好,没有竞争对手更不好。保持良性竞争的环境,才能让世道欣欣向荣。

扶苏语重心长地教导妹妹:

“为天子者,要兼百家之长,听万民之言。绝不可偏听偏信,致使自己被某一家给蒙蔽。你每一家都挑着听,就能得到每一家的称赞。”

所谓升米恩斗米仇,就是这个道理。

秦国对法家太好了,以后但凡降低一点待遇,就会迎来法家的抱怨。他们会认为现在的君王不如之前的贤明,居然打压他们法家、捧别的学派。

但相反的是,其他学派却会十分感动。他们可不管秦王是不是只采纳了一点点自家的学说,只要你肯迷途知返地用我,你就是好王上。

你看,想要得到百家称赞多简单啊,只是历代秦王不屑这个而已。

阴若有所思:

“大秦分明只听了大秦需要的,百家却不会因此生出不满和贪心。原来如此,这就是杂家子弟会被百家骂拾人牙慧,君王却反而能得赞誉的原因。”

诸子百家都是用的自己的学说,偏偏你杂家这里抄一点那里抄一点,美其名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在是招人恨。

抄我学说就算了,还要挑剔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你才是糟粕,你的学说里才有糟粕呢。

可是换到君王身上,那又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