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诸子百家现在各派师承都乱的很,不如出面帮忙梳理一番。谁是谁的弟子,像户籍族谱一样登记起来。

朝廷愿意帮百家做这种事情,百家弟子理当感激。有了明确的师承名录,才显得他们不像个草台班子不是?

等名册有了,那事情就简单了。谁搞事情,在官方档案记录在册,会连累得师门上下全部丢人。

而且他们还可以在咸阳附近挑一座城塑造为文人圣地,宣扬只有待在那里做学问的百家弟子,才是最有本事的。在外头各地乱窜的,都是上不得台面的门外汉。

用这一招,就可以主动引诱有本事的人往圣地跑。

而在圣地待久了,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比起去地方闹腾,他们自然会更倾向于进入国都的中央官吏体系里发光发热。

秦王政听罢问道:

“你觉得哪里合适?”

扶苏答:

“自然是镐京。”

周朝旧都镐京,在咸阳隔壁。当初秦王以尊奉天子为借口,没有直接以镐京为国都,而是在附近建立了咸阳。

等日后天下一统,大秦当然不屑于舍弃咸阳迁都镐京,他们没必要借周朝之势巩固自己的统治。

而且大秦又不搞分封,还是和周朝区分开来比较好。

不过镐京毕竟在天下人心里地位特殊,做不了都城的话,塑造成文人圣地倒也不错。

去除掉镐京的政治意义,把它打造成一座庞大的“学宫”,对秦国也更有利些。

学术中心就在国都隔壁,也方便输送人才。顺便能给国都减负,分担一下都城的人口压力。

秦王政微微颔首:

“那便给镐京改个名字吧,既然不再是京都,就不好用京字了。”

扶苏好奇地问道:

“父亲准备改个什么名字?”

秦王政早就想好了:

“长安城,让他们安安分分地待在那里,只做学问,不要生事。”

扶苏提醒:

“关中已有长安乡,乃是当年长安君的封地。”

长安君成,因其封号的缘故,封地也改名为了长安。不过只是个乡,比不得镐京规模庞大。

秦王政轻嗤一声:

“长安君业已伏诛,寡人既已撤了他的封号,封地自然该改回原名。”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不过给镐京改个和造反公子封号一样的名字,总叫人觉得他意有所指。

长安君不安分,秦王莫不是在用这件事敲打诸子百家,让他们不要没事跑去学成闹事,自断后路吧?

群臣听完王上的决断之后,基本就是这么个想法。

但没人敢说出来,秦王政也不在意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周朝已经灭亡了,它的旧都秦国爱怎么改怎么改,天底下估计也就只剩下楚国敢有意见了。

可惜楚国暂时还不知道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