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王上那日的奏折,臣已经洞悉了您的意图。您放心,那赵高臣已遣人去解决了,绝对合乎律法,想必不日就能传来佳讯。”

秦王政:……?

秦王政有些费解:

“什么奏折?哪一日的奏折?”

王绾提醒道:

“就是那日太孙、太子和您都批了字的奏折。”

秦王想起来了,然后他更“……”了。

那不就是个桥松用来维护自己自尊心的普通奏折吗?王绾是怎么从里面看出他想处决赵高的心思的?

虽然他确实预备日后找个机会处理掉这个上辈子胆敢祸乱朝纲的宦官,可现在还不是时候。

秦王政头疼地揉了揉眉心:

“谁让你轻举妄动的?去把人都叫回来。”

王绾一愣:

“啊?”

秦王政只能明说:

“寡人没有处置赵高的意思,爱卿想岔了。”

再不说明白点,他担心王绾继续往歪路上狂奔,还以为他在暗示什么呢。

王绾彻底傻眼了。

作者有话要说:

赵高:首先,我没有招惹任何人,尤其是你王绾,你给我等着。

古代的表字一般是对名的补充解释,或者和名含义相反。

阴和阳滋就很像是这种关系,所以有可能其中一个不是封号而是表字。

第92章 灌酒

赵高觉得最近有点晦气。

本来被抓来的楚人已经因为楚地的清剿行动被吓得老实安分下来了,短时间内不敢再作妖。剩下还有点蠢蠢欲动小心思的魏人也因为隔壁燕人过于配合,生怕自己被比下去日子更难过,也开始学会乖巧。

日子眼看着能安生一些,突然从咸阳来了个使者。讲了一大堆有的没的,乍一听很合理,中心思想就是要处置他。

赵高:?

他这是碍了谁的眼了?他不是一直老老实实待在陈县替太子殿下处理六国旧贵吗?

说真的,这个活既不能在朝中崭露头角、也没太多实权,并不算很体面的事情。对宦官来讲或许是个很好的机会,但朝中大臣应该是瞧不上眼的才对。

所以按道理说,不该有人眼红他赵高,非要处之而后快。

赵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太子身边出现了新的宦官,想要取他而代之。可他一直防备着这一点,私底下给来往咸阳传讯的士兵塞了不少好处,确信没有得到过任何类似的消息。

那就不是宦官作乱,应该有别的缘故。

该不会是被放出去的六国旧贵族怀恨在心,一朝翻身小人得志,就要找他报仇吧?

虽然这里是赵高经营数年的大本营,可他毕竟只是一介宦官。来人是咸阳那边的使者,陈县的人没有谁敢包庇他赵高,就这么任由赵高被关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