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陛下可比他们会看人,陛下觉得韩信可以,那韩信肯定可以!

小韩将军就这么走马上任了。

不过大战一时半会儿还打不起来。

毕竟他们得先等匈奴纠集到足够多的人手后,再坐等匈奴和东胡打出个结果来。接着才能制定进一步的战略,为大秦捞到足够多好处。

所以韩信去了辽东郡后没有着急动手,而是在耐心地训练士兵。

辽东那边的兵卒已经习惯了原本的将领,对于空降的韩信并不熟悉。韩信想要在军中树立起威望来,光靠河套之战的战功还不够。

正式开战之前,他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北边战事稍歇,西南也同样传来了愿意归顺的迹象。

百越等地轰轰烈烈搞基建发展的动静瞒不过隔壁的西南夷,即滇地。

一边是秦军的穷追不舍,一边是百越迅速脱离蛮夷迈入文明社会。有这个打样在,西南地区的夷人难免会心动。

滇地同样不是一个完全团结的地区。

数十年前,楚国曾经派遣将领庄,由黔中郡入滇,占领了夜郎国。后来秦国攻占黔中,断了庄的归路。

楚国不甘心失败,和秦国在黔中展开了反复的争夺战。

这么动乱的情况下,庄实在没有办法归国。只好干脆学习当地人的习俗和装扮,融入了滇地夷人之中,干脆在此定居了。

靠着庄的这一次行动,西南地区和中原产生了许多交集。这是中原开发云贵高原的一次关键性事件,具有极强的历史意义。

所以西南夷其实是尝过一次甜头的,很知道如果秦国愿意带他们发展的话,对滇地好处极大。

只不过这边自立惯了,夷人族群也众多。想要他们立刻就归顺并不容易,西南地区自古以来就非常难搞。

始皇帝派去和夷人的交涉就不是很顺利。

和后世民族众多的云南不一样,此时的古滇国并没有那么多并驾齐驱的种族。在这里,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滇族。

滇族在滇地的地位有一点类似于后世汉族在华夏的地位,人口多且掌握大量权柄,以其为核心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国家。

比起百越的原始部落,滇国能称之为国,自然是因为它已经形成了比较早期的国家体制。

滇国有相当正规的部队,人数多达数万。它还有比较完善的社会管理制度,比如进贡、赋税、刑法等。

这样一个国家,倘若君主怀抱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想法,那让它归顺就很难了。

滇国哪怕眼馋秦国的先进技术,可他们自己也不是完全没有技术的。不像百越一穷二白,所以就没那么好骗。

不过领头羊的存在,自然有其好处。

相比起来,这样的政体收服的复杂程度会大大降低。只要搞定滇族,基本就搞定西南了。

否则要真和后头那些朝代一样,每个夷人民族都实力相当,恐怕会更难拉拢。

又多又杂的民族会导致他们的风俗也不尽相同,面对这么多不同的民族,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哪家的雷区。

偏偏每家都势大,一个也不能惹。所以大部分朝代的当地官员都得小心翼翼的,尽量和所有族群都交好。

就这还得担心他们时不时叛乱一下,或者在某几族互相火拼时自己遭受波及。

滇国对于秦国的态度不是很满意。

滇王认为,大秦皇帝可以亲自去和百越谈条件,对百越那么礼遇,为什么不能给他们西南同等的对待?

而且光同等的也不太行,他们滇国明显比百越更先进。所以秦国要更礼遇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