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两个幼稚鬼互相拌了几句嘴,最终在始皇帝的威压下双双休战。

休战之后,桥松眼珠子一转:

“祖父,我加冠的时候是您给我取表字吗?”

随即一脸期待地看着祖父,几乎就要将“千万别让我爹来取”这几个字写到脸上去了。

他爹取名字都那么敷衍,取表字一定更加敷衍。

取名的时候他做不了主,只能任由他爹随便给他取了。现在取表字他却可以争取一下,看看能不能说动祖父代劳。

然而扶苏却微笑着截住了话头:

“别想了,你的表字为父已经替你取好了。”

桥松:?

扶苏想起上辈子给儿子办冠礼的事情,那会儿父亲早就驾崩了,表字自然只能他这个亲爹来取。

不过因为避讳的关系,一般君主和帝王的表字取是取了,却不太容易流传下去。反正也没人喊他们的表字,所以绝大多数的君主仿佛都只有一个名、没有字。

扶苏就是想着儿子的表字起了也顶多是走个流程,压根用不上,因而起的时候确实没怎么费心。

最终他给桥松起的表字是「涛风」。

古人取字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是对名的补充解释,比如年羹尧字亮工。

“羹尧”出自一个典故,说的是尧帝去世之后舜帝对他日夜追思,只要坐下就会在墙壁上看见尧的影子,吃饭时也会从汤羹的倒影里看见他的身影。

而“亮工”则出自《舜典》,原话“惟时亮天工”,意思是天生就要辅佐天子立下不世之功。

从名字到表字都在诉说父母对孩子的期许,希望他能成为像尧舜一样贤能的人。

光看名可能会误解父母的意思,但加上表字就能精准表达长辈是想他做个贤臣,而不是尧舜那样的明君,避免造成误解。

第二种情况则是用排行加期许组合成一个表字,和名关系不大。

比如卫青字仲卿,仲代表他是家里排行第二的儿子,卿在古代则和官职挂钩,高官才能称之为卿。

最后一种情况,是取反义词作为表字。像韩愈表字退之,就是一种互补。

始皇帝之前给阴取字阳滋,就是出于互补,想让女儿阴阳双全。

扶苏给桥松取的涛风则是第一种情况。

桥松这个名字出自《山有扶苏》,桥通乔,是高大之意。所以这个名字本身代表的是“高大的松树”。

提起松树,一般会联想到松涛和松风。松涛为松林在风中摇曳时发出的浪涛声,松风则是描绘松林摇曳的景象。

取“涛”和“风”,再搭配名本身的含义,便是他期望儿子能像松树那般刚毅坚定、胸怀浩瀚。

桥松加冠的时候,扶苏还在收拾大秦的诸多弊病。他那时并不确定桥松继位后接手的肯定是欣欣向荣的局面,所以只能希冀儿子将来不会被困难击败,可以延续他和父亲的事业。

始皇也觉得这个表字起得不错。

但见长孙愤愤地瞪向可恶的亲爹,他还是出面帮忙打了个圆场。

始皇给了太子一个闭嘴的眼神。

而后对孙子说道:

“不必听你父亲的话,祖父已经为你挑好了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