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证物证具在,尉迟满抵赖不得,加上他最大的倚仗私兵和死士都已经被捉拿,独孤敬勇就联合其他人一起上奏弹劾尉迟满。
这可是造反大罪,就算贺兰新再畏惧尉迟满,也不能明着在朝堂上为他开脱。
只是尉迟满手上到底还有些兵权没有收回,贺兰新也确实不敢直接定尉迟满的罪,就暂时将尉迟满关进天牢,收押候审。
贺兰新打的主意是暂时不动尉迟满,等皇妹回来之后就把这件事交给皇妹,是杀是放都由皇妹决策,这样不管是那些朝臣还是尉迟满就都不能为难他了,这事他不管,两边就都不得罪。
然而没多久尉迟满竟然越狱了,他手上到底还有些人脉路子,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身后没有任何退路,也就只能鱼死网破。于是尉迟满便利用手中还有的兵权,纠结了所有支持他的武将,跟以独孤家为首的反对他的势力正面交锋!
一时间战火四起,但好在几场较大的战役都是在无人的荒原野外,并没有伤及太多百姓。
尉迟满自然不是那种心系百姓的人,只是未来他即便能继承皇位,也需要天下百姓的认可和拥戴,他现在是越狱加造反,没有名正言顺理由,连清君侧都说不上,身上已经被打上了“反贼”的标签,若是在肆意攻城伤害百姓,那就是彻底失了民心,即便最终能赢,他这皇位也坐不稳。
没有私兵和死士,两边算是势均力敌。山河盟很快加入战局,胜利的天秤开始向朝廷和山河盟的联军这边倾斜。
一晃四个月过去,一些城镇还是难免陷入战火之中,尽管已经提前对百姓做了疏散,可终究还是让那么多百姓流离失所。
不过好在十一月中旬时战事结束了,尉迟满一方彻底战败,这个把持了鲜卑朝政二十多年的辅政大臣终于以一种并不体面的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过虽然尉迟满战败,朝廷和山河盟联军的情况也不好,其他军方势力就不用说了,自然是损失惨重,就连最强大的金乌军都损失了大半,剩下的不少人也都伤势严重。山河盟的情况比金乌军好些,江湖人的个人战力本就偏高,但原来的叶家军人数不多,这一回更是寥寥无几。
这场战斗说不上惨胜,却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不过到底拔除了尉迟满这颗毒瘤,毒瘤深入骨肉,想要将其拔除干净,伤筋动骨也算是在所难免,刮骨疗毒不外如此。除掉了尉迟满这个大奸臣,日后朝廷风气恢复清正,他们鲜卑才有可能真正绝处逢生。
战争胜利不到半个月,贺兰妙和独孤敬涸的使团队伍回来了。
他们在路上已经得知战事结果,独孤敬涸自然高兴,但贺兰妙在高兴之余,更多的却是无力和担忧。
她大概能猜到这一切的背后定然是大瑾在暗中推动,是大瑾皇帝和那位定国公的手笔。虽然她实在想不通对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但她对此十分肯定。鲜卑已经是一盘散沙,皇室的威望也早已不及尉迟满这个奸臣,如何就能突然凝聚所有力量,甚至还能让江湖势力也插一手,共同对付尉迟满?若是皇室有这么本事,或者这些人早有团聚之心,尉迟满的势力也不可能发展到那么大!
只是贺兰妙怎么都想不明白,大瑾和鲜卑相距万里,就算安排人手去鲜卑,怎么就能比他们使团还快并且还布置了这一切?
想不通便想不通吧,反正这也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接下来的安排。
大瑾皇帝实现了她的诉求,那么接下来就该是她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回去后,贺兰妙就召见所有身居高位的王氏宗亲和重臣进宫,说出了自己当初和大瑾的交易。
独孤敬勇倒吸一口凉气,“所以这一切都是大瑾的布局?可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公主才跟大瑾达成合作,他们就在这边开始筹谋了?从大瑾到我鲜卑万里迢迢,这怎么可能?”
独孤敬涸:“只能说从一开始鲜卑内就有大瑾的探子潜伏,达成合作之后这边的探子收到消息就直接动手了,果然从一开始大瑾就已有将我鲜卑纳入领土之心!”
一位宗亲忿忿不平:“大瑾真是好深的算计!我们鲜卑千年基业,如何能就这样臣服他人!”
“可公主已经答应!”
“那顶多算是权宜之举,也是大瑾趁人之危!而且看看大瑾的手笔,他们倒是挑起了我们与尉迟满的斗争,就算山河盟的加入也是大瑾探子暗中操作的结果,可归根结底,双方都是我鲜卑人,大瑾未耗一兵一卒就想将我鲜卑拿!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贺兰妙冷笑:“说得义愤填膺,你们也得想想如今的鲜卑能不能承受得起单方面对大瑾毁约的后果!他们的确未动一兵一卒,当时本公主请求大瑾皇帝出手时,对方答应帮忙,却说不用动用军队,明显在那时便已经做好了这般打算。他们也不会怕我们不遵守约定,大不了就是派军队过来。与尉迟满的这一仗结束,现在的鲜卑军队可以说毫无战力,哪里抵挡得住大瑾的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