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絮一开始是推荐孙茂才和江柏来生产连的,但是孙茂才身为农技员,毕竟有自己的职责,不可能一直待在军区,于是后面就只能请安县之前参与过科学种地方案实施的农技员轮流地过来帮忙。

倒是江柏,因为本身没有工作,而军区这边给予的补助明显要比在家种地得到的多,于是干脆就一直留在了生产连。

他虽然基础知识不算扎实,但是好在也算是从小跟土地打交道的,而且之前江絮在红星公社乃至安县推广科学种地的时候,他也没少跟着帮忙,耳濡目染的,自然学得要比旁人更快更系统。

而且他这个人虽然不是那种聪明灵活的,但是却特别的踏实勤奋,属于特别能吃苦的类型。

在生产连的这一年多时间里,他白天跟农技员、生产连的战士一起试验、种地,晚上则偷偷捧着江絮帮他单独整理的资料苦读,可以说比江絮这个准备参加高考的还要勤奋用功。

都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多的实践加苦读,明显成效显著,现在江柏几乎已经是宁省军区生产连的技术扛把子了。

宁省军区自然也不愿放过这样的人才,在知道江柏并没有工作后,直接就给他在生产连安排了个技术员的工作,算是正式吸纳他进军区。考虑到长期两地分居不利于家庭和谐,两个月前,蔡文丽带着两个孩子也来了宁省军区,现在在生产连的食堂里面做打杂的临时工,孩子也转学进了军区小学。

虽然只是在部队食堂当个摘菜洗碗的临时工,但是蔡文丽显然对现在的生活已经非常满意了。

她之前还有些嫉妒江柳能在公社供销社工作,哪知道自家男人一下子居然到了省里工作,还当上了技术员。

换了从前,她就是做梦也不敢做这么大啊。

要知道,在他们这些小堰大队社员的眼里,在公社上班那就已经是光宗耀祖值得晚上偷偷上山给祖宗烧香的大事了,像大舅项信达那样能在县里供销社上班的,那就是祖坟冒青烟了,要说去市里……没有人敢想这么大,更不要说省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