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张美莲和朱奋民这两个糟心货的事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甚至江絮都有点疑惑,上辈子她就为跟这俩货赌气,就负气嫁到了县城?现在想想,简直跟脑子进水了一样。

果然,多活一辈子,她成长了。

吃完包子,江絮骑上自行车直奔食品站。

出门前项春兰给了她五块钱和一些钱票。刚刚买包子花了一块钱、一斤粮票和半斤肉票,现在她兜里还有四块钱、一斤粮票、半斤肉票和一斤糖票。

江絮琢磨着,她空间里还有三十斤肉和三十只母鸡,哦,对了,小麦也收成了六十斤了,她可以想法子把这些东西置换出来,那么粮票和肉票都可以先攒着不用,还能少花一点钱。

这个年代攒钱太难了,作为一个兜里只有四块钱的“无业游民”,江絮缺乏开源的渠道,只能先努力节流。

食品站门口已经排起了队。

说是食品站,其实主要就是卖猪肉。江絮站在旁边看了会儿,发现跟她记忆中的情况差不多,大部分人都是半斤、一斤的买,一下子买两三斤的很少,不要票的猪下水买的人有,但不多,尤其是猪大肠、猪腰子这种很难处理的,基本没什么人买。

江絮心里有了计较,准备等排队的人少一点再过来,于是干脆转身先去隔壁的供销社。

供销社卖的东西就多了,油盐酱醋,锅碗瓢盆,日常需要的里头都有。虽说跟后世百货商场里的琳琅满目和某宝上的五花八门不能比,但也算是这个年代的“购物天堂”了。

江絮也几十年没见过供销社了,这可是时代特色以后再没有的,她兴致勃勃地在里头逛了一圈,最后才走到卖副食品的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