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双钗缘 鲜肉豆沙粽 849 字 3个月前

自城外数里至城门内整条长街,夹道两旁站满了百姓。这样自发组成的阵仗只为迎接归来的驻边军。也不知是谁起的头,甫一瞧见飘在空中的旗帜,就有人开始欢呼。紧接着,一连串的鲜花果子纷纷往士兵身上扔去。

不一会儿,几个打头阵的骑兵已经满头满身的花,显然是招架不住百姓的热情。

随着军容严整的大部队进入城门,百姓的呼声更高了。人山人海里,许多人踮着脚争先恐后地瞧,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了一道身影上。

少年将军骑着高头大马,脊背挺直如他手持的那杆长枪,无端让人觉出战场带来的杀伐之气。原本是一副令人生畏的架势,可细看那人面孔,却见他眉目俊美,五官深邃得叫人挪不开眼。

有年轻不知事的小娘子悄然红了脸,低声问:“这位小将是何人?”

消息灵通的大爷惊讶道:“稀罕!你竟不知道他的名头?整条街有半数为他而来,瞧见对面茶楼上一堆戴帷帽的贵女没?可都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专为看这位的!”

小娘子奇道:“啊?他虽面貌出众,究竟还有甚么了不起的本事,能让那些贵女都踏出门来迎?”

“哈!这说来可就话长了。”

然后这位嘴碎的大爷开始细数他的功绩。

自五年前晏千峰隐退后,朝中无将许久,北燕奇袭边关连夺三城,朝廷不得已展开和谈,答应割地通商。没过几年,北燕不满足现状,又开始磨刀霍霍,想再从武朝嘴里夺下一块肉。有识之士已然认识到没有武将的武朝就是毫无自保之力的羔羊,只能被敌人一点一点蚕食。

只是在这个紧要关头,去哪里找一个合适的统帅?一时间,朝堂吵成一团,满口仁义道德的文官说起话来一套一套,八百个心眼子凑做堆,无非就是想把淮安王晏千峰推上战场。圣人虽为人父,在这样的局面下也无法徇私,只能颁布挂帅的旨意。

圣旨传到淮安王府,还没进内院就拐了个弯到了世子爷手里,传旨的内监被一麻袋蒙住扔进柴房,嗷嗷惊叫时,就听见少年冷淡道:“回去告诉皇祖父,旨我接了,仗我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