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外调杜怀信不成,李渊又把主意打到了程咬金上头,明升暗贬将人调去穷乡僻壤的康州做刺史,这实际上也是他对李世民的一个试探。
果不其然, 程咬金这回比之杜怀信还要直接, 连理由都不寻了,直接就是抗旨说什么都不去, 又有刚刚立了功的李世民在一旁力保,这件事就这么模模糊糊地过去了。
只是, 单单从这件小事中,李渊是彻底明白了秦王府文武官员对他这个皇帝是没有丝毫忠诚可言的, 若是想要除掉李世民,这些人也得一并除去, 不若的话, 他们便是一群极度危险且不稳定的存在。
李渊自这次试探后便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了, 转而将所有的心力都放到了对突厥反攻的工作上头,大有让李世民以及一众武将好好看着自己的本事的,没有李世民,他一样也可以做到退敌突厥。
先是复置关中十二军, 李渊挑挑拣拣捏着鼻子同李世民一道商议,毕竟李世民是天策上将掌国之征讨, 这方面是绕不开他的,两方博弈后李渊挑出了十二个人。
其中窦诞、李神通、刘弘基、长孙顺德、柴绍这几人是明确同李世民亲近的,钱九陇、杨毛、樊世兴这几人虽然跟着李世民征战多次,但明面上却没有太多表露自己的政治倾向。
关中十二军中唯有李艺此人是明确支持李建成的,除此之外的便是忠于他李渊的了。
虽然这势力占比瞧着不是很顺心,但于李渊而言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除了关中十二军,李渊的准备还远不止于此。
造船掘长堑断要路也好,派李艺姜行本一个守陇西一个备突厥也罢,这都代表了李渊的野心,同时李渊还下令了自此之后同突厥勿复为书,皆用诏敕。
很强硬的态度,只是李世民并不看好。
李世民拿起毛笔蘸了蘸墨落到信纸上。
“知李公所苦少可,我心甚慰,只是不知这封信达到的时候李公身子可如何?”
突厥的骑兵向来很灵活,或者说颉利可汗很狡诈,他从不在一个州县久留,抢到了粮食财物很快便是换一个地方,所以如果只是坐镇长安指挥大军,只怕根本跟不上战局的变化。
如此一来,便是同先前的拒敌刘武周犯了同一个错误,被动应战被突厥牵着鼻子走。
“天气渐冷,也望李公注意身子多多休息,我已经为你请了医工,若是没有好药的话便可以拜托医工。”
六月下旬的时候,颉利可汗寇灵州,李渊选了右卫大张瑾为行军总管,又择了温大雅的弟弟温彦博为长史一道奔赴灵州御敌。
说起来温大雅倒是有意思的很,这人最最初同他与李渊的关系都还算不错。
此人在李渊起兵之初他是大将军府记室参军,在李渊称帝后他又成了黄门侍郎,温彦博则成了中书侍郎。
位置是又高又尴尬,毕竟温大雅知晓了太多朝廷秘辛,所以在李渊半开玩笑的“我起晋阳,为卿一门耳。"这句话之后,温大雅便升了警惕的心思。
而这之后没多久,刘文静这个开国功臣李渊都能说杀就杀。温大雅彻底被寒了心,所以在接到了李世民的的邀请后,在对比了一下这几年来李渊与李世民的表现,温大雅毫不犹豫成了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
在陕东道大行台的日子,温大雅奉李渊的令整理着大唐创业起居注,这玩意越整理温大雅是越对李渊失望。
从前的李渊并不是不懂赏罚分明的道理的,只是在他称帝后便完全变了个人一般,尤其是还有李世民治理下的陕东道大行台做对比,感受更为强烈。
想到这李世民笑了笑,一个曾经是李渊心腹的人,不过几年功夫如今却成了他的心腹,不得不说还真是件挺讽刺的事情。
只是……想到了昨日的急报,李世民的笑容又消失了。
颉利可汗的速度实在是快,小半月后便出现在了朔州,昨日甚至还攻打了代州的城池,声东击西玩得不错,只是本该前往灵州的张瑾却是要被迫调转方向,既浪费了时间又把大军置在了突厥军队的眼皮子底下,实在是相当不明智的做法。
恐怕李渊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本该在扬州待得好好的李靖和在齐州任都督的李世勣都被紧急抽调,以救张瑾之危。
而李渊为了以防万一,还是选择将他派到蒲州看看情况。
李靖这几年的足疾本就越发严重了,皇命又耽搁不得,一路紧赶慢赶自然是生了病,也就是前些日子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