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口称:“河南彰德路旭烈兀大王投下宣课使常德,奉大蒙古蒙哥合汗命,觐见旭烈兀大王。”然后他身后便立时“呼啦啦”的跪倒了一片。

旭烈兀大王迟疑了一会儿,才从一头马蜂中清醒了并理顺心思。那个年轻的怯薛官不知何时又已经恭敬的侍立在汗爷的身边,将常德的北人汉话传译成旭烈兀的母语。

“不必跪我。”也许是要故意显示自己对汉地并不生疏。汗爷操起来一口变调走音的汉话,以不南也不北,不东又不西的弯弯绕口音晓谕跪拜者们免礼。常德等人心内登时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家们的到来愉悦了汗爷,旭烈兀是开心了。

三年的投下岁入,加上蒙哥给自己弟弟的赏赐,堆在了旭烈兀的面前。如小山一样。大王也不打算清点有没有差了数目。这笔钱比起他从巴格达哈里发那里掠得的简直如九牛一毛。现下他已经不再在乎几个汉地投下能不能输入税金了。他已经坐拥巨额的财富。还占有了本不该属于他的阿塞拜疆,高加索最富的王国。

麻叶的烟柔柔的抚慰了旭烈兀大王的头部,舒缓之极的快意终于袭上颅顶。旭烈兀感觉自己简直是已经离不开这波斯的迷药了。只有在吸过了它以后,自己才能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常德一边叙述王爷在汉地的彰德路投下的近况,一边偷偷观察着王爷的面色。细看之下,不由得面露忧虑之色。常德是粗通医理之人,他能看的出眼前这位威严肃杀无比的波斯与大食的征服者、伟大的大蒙古蒙哥合汗的亲御弟、如狮子般可怕的旭烈兀大王的身体状态,真的是很糟糕。

这眼白爆了血丝,额角青筋凸起老高,说话中胸腔拉着风箱般的响。怕不是病势已深了。

常德想起了自己这使节团里有个叫尹昇的,那家伙可是个医中妙手。尤善灸法。便抱着举荐的态度,将尹昇推荐了过去。

王爷何不试试源自汉地的灸法?此法与西域的汗蒸刺血疗法不同,自有独到的妙处。王爷试了便知。

从这常德身后数人里,走出个一样面白如玉的书生。气质缥缈出尘,似有半仙之态。旭烈兀大王一眼就觉得似是神仙来了。还未试过他的医术,就已经发自内心的信任,愿意将自己交给这个人医治。

汪吉阳看了急的心里只是擂鼓一般,暗自跺脚。埋怨这常德不知汗爷的虎威,居然胡乱推荐一个大夫就给看病。以汗爷素日的那霹雳雷霆之怒,杀伐血腥之手段。这万一若医错了,尹昇岂不是要死在这谒见大厅里了?好不知趣的常德!只怕到时候你也活不得了。

汪吉阳又急又怒,但又拦不下。只能看着尹昇取出囊中银针,为汗爷行针灸疗法。

尹昇的针一刺进来,旭烈兀汗就觉得头颅内犹如被刺破的水泡,一股压力随着泡儿破裂飞了出去。原本头颅内的嘈杂被驱赶了去,顿时宁静。尹昇的手捻针尾,慢慢的说:“大王的感觉没错,这就是所谓‘得气’了。”

安静了,眼前没重影了。不但头不疼了,甚至连胸闷的感觉都没了。旭烈兀心里打定主意,把尹昇留下。让这神仙中人伴随自己身侧。

此次医治,尹昇显露自己高超医术。旭烈兀汗自是感叹源自汉人的这神奇针灸之术。平时几乎不看书的旭烈兀,居然和尹昇、常德等人攀谈起医学来了。

常德趁机向汗爷推荐了一本自己的私心,自己当年学医时的老师张子鸣先生的医书《儒门事亲》。旭烈兀非常赞赏,希望能重新刻印。常德说此书当年刻过板,但因为太宗窝阔台合汗伐金在战争时失散了,不过自己手中有大部分内容的抄录本,至于失散的部分,他还可以再找找。旭烈兀很欢喜,言道自己被头痛目眩的毛病折磨着,是活不久了,自己不怕死也不指望能根治这毛病,但希望在死前看到此书能再度刻印出版。

汪吉阳也是很热心。一再在旭烈兀面前赞美《儒门事亲》,尽管他对此书与医道并不熟悉。他自然也在心中打自己的小盘算。前者旭烈兀似逐渐有迎合波斯文化之意,这从汗爷对纳吉布丁言论的特意施恩,屡屡宽恕他对儒佛的不敬之语上已然渐渐显露。后者旭烈兀对汪吉阳曾经推荐过数次的以汉法治反应冷淡,总是借口与波斯“民心”不合而拒绝。但汗爷什么时候真在乎过“民心”啊?不明明就是与汉法并不亲近才造成的么?汗爷对招揽佛僧倒是很用心,自在波斯立国后刻意兴建霍伊寺,招揽印度、克什米尔、吐蕃特等地的佛僧纷纷投奔此处。如果穆斯林再蒙恩赦成为汗爷堂上客坐上宾,少数从征伊朗的汉人军丁与幕僚,恐被穆斯林的文明吞没亦!汪吉阳正是因此而急切的希望得到外援。而常德之访与常德所荐之医术、医书正是一个及时的外援。哪怕只引起汗爷的一丁点对汉医的兴趣,也是值得一试的。在伊尔汗宫廷里推广汉人的文化对汪吉阳而言是他毕生的期望。虽波斯的穆斯林笃信安拉、蔑视拜偶像者,哪怕他们是征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