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摧花 西时茵 851 字 3个月前

她心中隐隐感到失望与不甘。送走知菱后,她走到檐下,注视着庭院深处朦朦的烟雨。世事复杂多变,没有谁能看得清。但眼下至少有一件事是清楚的,明天的回门宴,万万不能出一点岔子……

知菱同一众妹妹立在庭中,正午的日光大得令人眼晕,她渐渐有些烦躁了,忍不住和婢女低声抱怨,“怎么如此之久,我的妆都花了……”

婢女轻声安抚她,知菱勉强忍耐下来,却看到母亲警告般的瞪了她一眼,她不敢再说话了。

柳氏严肃的态度也影响到了知菱的妹妹们,六娘子和七娘子没有再低低交谈了,只是偷偷和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母亲好生郑重啊……想起昨夜各自生母交代的,大家都齐齐态度端正起来。

大家都安静等待着,很快听见前庭传来一阵喧嚣声,知道是知宜一行人到了。知菱听见父亲朗声道:“贤婿来了!”父亲含笑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她看见母亲微不可见的皱了皱眉头,也勉强压下心中的不屑。

不一会便见父亲带着一群人走了进来。兄长们都是十分眼熟的,自然是不必多说,小哥哥还悄悄朝她眨了眨眼睛。知菱还来不及偷笑,在看到知宜的那一瞬,脸色就沉了下来。

只见知宜着一身胭脂色绣石榴花的衣裙,阳光下,熠熠生辉。她乌发如云,珠花宝钿如同星子般点缀在其中。而她唇边静美的微笑,却比一切珠宝首饰更为闪耀动人。

想起母亲的叮嘱,知菱压下情绪,很快挂上笑脸。

很快,柳氏便迎上去,热情暖笑道:“可算是把你盼来了。”

知宜连忙道:“母亲折煞女儿了。”又和身侧的郎君一同对柳氏行礼。

知菱的注意力不禁转到她身侧的郎君身上,想来便是那商户家的二子了。那日虽一同在灵渔寺,但母亲没让她见外男,只是和知宜一道去见了。她心中有些好奇,偷偷望过去。烈日下,只见对方长身玉立,面若冠玉,一双眼睛湛然而有光。乍一望去,简直不像是凡俗中人。

知菱一怔。

隔着有些距离,知菱没有听清他们在说些什么。直到知宜走近她身旁,与一众姐妹见礼。她才魂不守舍地回应。

余光中,她看见母亲满脸不赞同地看了她一眼。但母亲很快移开目光,微笑对众人说:“你们男人家自去聊吧,我们这些做长辈和姊妹的,有好些话要对四娘说。”

父亲连连颔首,众人都连忙说好。江珣同知宜俱微笑点头。于是江珣随一众儿郎们去了外堂,知宜则跟随一众女眷进入内院。

知菱连忙跟上众人的脚步,心中隐隐还有些怅然。侍女为她打伞遮阳,终于让那种发热晕眩的感觉消失了。

众人在内堂落座。

知宜一坐下,便见柳氏微微颔首,一个侍女便走上前来,双手恭敬地捧着些什么。知宜一看,是一座青田石玉质的送子观音像,致密细腻,脂润柔和,看上去色泽艳丽,晶莹剔透,十分华美。

知宜连忙示意阿絮接过。又听柳氏道:“也不是什么稀奇的物件,你带回家去,只当做是个好彩头吧!”

对于今日回门种种稀奇之处,知宜心中惊奇不已。而嫡母此刻格外慈蔼的态度,更是令她不安。但她自然不会在大场合里拂了柳氏的脸面,便道:“母亲给的,哪里有不好的?知宜便谢过母亲的好意了。”

几个嫂子坐在旁边,一个接一个的说话凑趣。姊妹们时而附和一句,都是温文有礼。连知菱都一直保持的得体的笑容。一时气氛分外热闹温情。往日在家中,知宜何曾受过这样的对待?她一一有礼地回复着,心中却隐隐不安起来。

对于今日的回门,她本是不抱多大期望的,只想能快快结束便好。能见一见阿娘和弟弟,自然是最好不过了。刚刚在门口,弟弟是见过了,而阿娘却碍于身份原因,不能出来相迎。知宜很遗憾,勉强打起精神,和众人闲谈起来。

只是关系本来就很生疏,场面说完了,一时气氛冷了下来。

柳氏估摸着差不多时间了,便道:“好了!好了!忙活了一个上午,知宜想必是累极了,该下去歇息歇息了。”她对知宜说:“徐姨娘正在院子里等着你呢,想必你们有许多体己话要说。”

她微笑道:“都回各自院子歇息吧!离传膳还有些时候,到时再一同说话吃茶。”

众人都齐齐说好。知宜心中激动不已,起身谢过柳氏,与众人一同退了出去。

只有知菱一个人留了下来。

“你哪儿也别去!就待在这!我亲自看紧你!”柳氏有些生气,“今日怎么回事,阿娘同你说过多少遍了?怎么还差点失了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