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离开十三行,又去往沙河市场,价钿最便宜,但货品降了档次。玉宝随便逛了逛,没再多逗留。

出来已是午后,随便吃过饭,潘逸年带玉宝去了越秀公园,逛了古城墙、中山纪念碑、伍廷芳墓。潘逸年替玉宝拍照,抵达镇海楼,潘逸年让路人帮忙,在石狮前,替两个人拍合影。走到人工湖,有些疲累,叫了一只船,划到湖心,水波粼粼,潘逸年解开牛皮纸,是来的辰光,买的周生记太爷鸡。

玉宝尝了尝说,好吃归好吃。但老板名声不好。潘逸年说,雇工问题,是个体户绕不开的绊脚石。玉宝服装生意做大了,也会遇到此类问题。玉宝笑说,我应该不会。潘逸年说,要有信心。

夕阳渐斜,湖水半粉半青,泛舟的人,相继靠岸,玉宝倚着潘逸年肩膀,吃着熏鸡,远望青山绿树,一带褐红古城墙,掩映黄昏余晖,首次感觉到,旅游的快乐。

接下来几日,玉宝买货提货,足足拿了五只蛇皮口袋。无事时,就和潘逸年到处乱逛。

乔秋生几人,在新乐街道吕书记陪同下,往华亭路检查工作,一路走下来,面孔不太好看。没人敢响,吕书记暗自擦汗。秋生说,摊位侪占满,开张没几家,就算有客流,也留不住。吕书记忙说,是、是。秋生说,工商局出钱投资,打造华亭路小商品市场,是为了兴隆市场,扶持个体商户,满足市民需求,而不是做做样子,完成任务。吕书记说,我明白。秋生说,吕书记明白、有用嘛。吕书记老脸一红。

秋生在个摊位前停步,赵晓苹站在矮凳上,挂牌子,嘴里说,玉卿,歪不歪。玉卿说,偏左点,右边低点。再往上点。秋生说,可以了,正正好。玉卿回头,见是秋生,没讲啥,坐回缝纫机前。赵晓苹跳下矮凳,看到一圈人,笑着招呼。

秋生说,玉宝呢。赵晓苹说,往广州进货了。秋生说,一个人。赵晓苹说,不是,夫妻俩一道去。秋生没响,转身继续往前走,想想说,吕书记发个通知给摊户,十月十五日,各摊户必须开张营业,否则交还摊位、由新户承接。十月二十日,将举办一次展销会,会邀请各级领导到场,另有广播电视台、报纸等记者报道造势,务必让摊户准备最新潮、最时髦的服装,到辰光,进行现场演示。我就不相信,引不来客流量。吕书记说,记牢了。

第12章 认识

玉宝和潘逸年一起,来到楼下音乐茶座。李先生、宋总、雷总、冯总等侪到齐,还带来各自太太。订了雅座,男人坐一桌,太太坐一桌。相互介绍后,雷太太说,冯太太、潘太太听不懂粤语,尽量讲普通话。服务员送来茶水点心,摆满一桌。

雷太太说,什么时候表演。服务员说,九点钟正式开始。宋太太看看手表说,还有一刻钟。雷太太说,广州刘文正会来吧。服务员说,会来。张太是台湾人,吃惊说,刘文正来广州了。雷太太笑说,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广州许多剧团演员,学唱港台流行歌曲,一开口,和原唱没区别,长像及台风也相似,就叫他们广州罗文、广州邓丽君,广州苏芮,广州黄凯芹。张太说,哦,原来这么回事。

宋太太说,广州刘文正,自己名字叫吕念祖,唱的十分好听。玉宝吃茶,暗自打量一圈,这些太太,养尊处优,穿衣时髦不谈,金耳环金项链,翠玉手镯,五个手指头,三个套着玉石戒指,相当贵气。玉宝反观自己,不好比。

雷太太说,潘太太是上海人。玉宝点点头,笑笑。李太太站起说,我要坐潘太太旁边。宋太太起身让开。李太太坐下,拉住玉宝手,亲热说,潘太太叫啥名字。玉宝说,我叫林玉宝。李太太说,我叫侬玉宝,好吧。玉宝说,好,李太太,会讲上海话。李太太说,我也是上海人,十七岁才随父母去香港。我老怀念,大世界的哈哈镜,百乐门舞厅,外滩黄浦江,光明邨的酱鸭,大壶春的生煎馒头,鲜得来的排骨年糕,凯司令的掼奶油、栗子蛋糕。我原先住思南路,弄堂口的柴爿馄饨,油墩子,香港也有卖的,但味道两样。雷太太说,讲来讲去,还是离不开吃。李太太说,没办法,人生忙忙碌碌,不就吃穿二字。

雷太太说,讲起穿,潘太太这条裙子,文雅不俗,是什么牌子,哪里买的。玉宝笑说,牌子是皮尔.卡丹,先生送我的。宋太太说,潘先生有品味。冯太太笑说,主要是人,年轻漂亮,穿啥都好看。李太太打量玉宝,笑说,潘太太毕业哪所大学。玉宝说,我没读过大学。玉宝看出太太们眼中惊讶,佯装不知。

舞台上乐队演奏,女歌手唱的如梦如诉:一抹彩霞/天际里残留着一抹彩霞/是那么瑰丽也凄凉/转眼却要消失/往日的梦/默默地流逝/往日的爱/淡淡的消失/莫要追忆追忆/也莫要失望/让它淡淡流去。张太说,好听,歌曲名是什么。雷太太说,一抹彩霞。她唱的最动听。张太说,她叫。雷太太说,董岱,只有在东方宾馆,能听到她唱歌。一曲唱罢,又来一首漫步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