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春贻+番外 乘时 869 字 3个月前

午后的这段时间,闷热,有困意,而且也并不是独处。但却是难能可贵的属于自己的时间,由淼很喜欢,也珍惜,总是把最难的题目放在这个时候。上课铃响前解出题目,满足一下午。

汗湿衣服的,少不了最近忙着搬家的周彦和徐大明两口子。

不得不说,徐大明这个人虽是穷苦出身,没什么文化,但胜在步入社会早,也有做生意的头脑。他家庭成分不好,父亲解放前是医生,给国民党军官看过病,建国之后背上了资本主义走狗的帽子,没多久就被批斗死了。母亲林淑珍带着五个孩子,没有工作,全家靠她一个人摆摊卖黄豆酱讨生活。七九年以前,个体经营是不允许的,被看作“投机倒把”,是资本主义的毒瘤。林淑珍只能带着五个孩子,背着酱缸,打一枪换个地方,这个家属区门口摆两天,那个宿舍院里面站一站……林淑珍一个人忙活挣钱,哪里顾得上孩子们日常吃穿的事情,所以徐大明虽然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吃苦受累一点不比哥哥姐姐们少,早早就不上学了,倒过粮票,拣过煤球,当然也少不了和那些个地痞混混打架斗殴,满脸是血不敢回家,只能在桥洞里猫一宿。

大哥徐大光学习最好,恢复高考后,自己复习考上大学,分配了工作,能拿一些钱给家里。三个姐姐随着年龄增长,也都陆续嫁人了。眼瞅着林淑珍的日子越过越好,不用摆摊了,在水厂附近租了个店面,卖黄豆酱,也卖咸菜,生意还不错。唯独这个小儿子徐大明,也二十来岁了,还是整天游手好闲的,没个正经营生。

直到徐大明带林淑珍去医院打点滴,遇到医院的护士周彦。周彦漂亮,人也温柔,徐大明一眼就相中了人家。但自己没钱,没学历,没正经工作,实在拿不出底气娶人家。思前想后,徐大明决定接下林淑珍的酱菜店面,好歹是个生意,争取把店面作大,多赚点钱。没想到徐大明这么多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不白混,很有生意头脑,店面一天比一天好,“水厂大酱”在附近也有了些名气……赶上下岗的大潮,政府扶植个体经营户,徐大明拿着银行给的第一笔贷款,扩大了店面,雇用了员工……到现在,“水厂大酱”已经是有七百多人的酱菜厂了。

松城人爱吃酱,一包大酱才一块钱,不贵。但不管是家里日常做饭还是饭店掌勺,调味佐餐都少不了。尽管 97 年经济危机之后物价飞涨,企业日子难过,但徐大明的厂子却基本不受影响,依然保持稳定进账。

这不,最近还趁着价位低,收了东方花园一套三层独栋别墅。房主也是做生意的,着急用钱,只能低价转让,被徐大明捡了便宜。

东方花园,是松城为数不多的带别墅的住宅区,自然也是富人区。徐大明从水厂大酱的“前店后屋”,搬进独栋别墅,不可谓不是扬眉吐气,装修上花了不少心思,忙活了一整年,已经到了最后的搬家环节了。

周彦楼上楼下指挥着,口干舌燥,最里面的内衣都汗湿了。来搬家的都是徐大明从厂里找来的工人,虽然不缺力气,但都是粗人,周彦生怕家具磕了碰了,只能一刻不歇地盯着。

好在不白辛苦,新家初见雏形,看着就打心眼里高兴。

“这周六来我家吃饭吧,包饺子,大家伙儿来帮我来暖暖房子。”

“春华室”里,周彦背靠着电脑桌,一边捧着杯子喝菊花茶,一边问大家的意见,“咱说好了啊,家属必须都到场。”

说完她特意转向了李霞,“包酸菜猪肉的,你爱吃。”

李霞的椅子转过来,却没迎上周彦热切的目光,“哎呀,不用。看我们家由小峰吧,他周末忙,经常出去,现在也定不下来呀。”

翟晓敏看在眼里,明白了个七八分。周彦和李霞认识,是因为徐大明和由小峰。徐大明早年在社会游荡的时候,哥们儿弟兄多,由小峰就是其中一个,算半个发小吧。后来徐大明走正道,开始做生意,由小峰也跟着改邪归正,哥俩一个做酱菜生意,一个做白酒生意,有机会还互相照应着,挺好。但这几年,两人的生意都愈发红火,多少有点比着赛着较劲的意思,特别是在李霞眼里——她这个人没啥坏心眼,就是虚荣,爱面子,巴不得自己处处高人一等。如今周彦搬进了别墅,自己家还是三室的房子,未免心里有些不是味儿。

李霞的的心思,周彦自然也了解。但朋友之间,总归得有谦让,“正好淼淼不是也中考完了吗,带孩子出来放松放松,也让徐家奕那个不省心的学习学习。”

拿孩子的事儿当由头,李霞不好拒绝。况且周彦这话,明显是抬李霞家的由淼。周彦太了解李霞了,凡是脸上有光的事,她八成不会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