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秦医 半亩之间 852 字 3个月前

此时大营的主门开着,门口有专人在接收登记入营的粮草、军械,登记完成后由辎重营的士伍在牵着车马向大营内而去。

她和郯明跟着疾驰了半日,到了大营门口也都下马休息,等待着交接完粮草这些后在入营登记。她看到民夫们都在答应外边聚集,并未进入营里,问身边的郯明。

“为什么民夫都在外面,是不能入营么?”

郯明拿着马鞭,回答道:“当然,兵不杂于民。大营驻扎在荒无人烟之地,就是为了不与民众混在一起,尤其是在边塞之地,怕有他国奸细,不得不防。”

随后他指了指不远处新扎起来的营帐道:“为了避免麻烦,临时征调运粮的各县民夫,如非必要,都是在营寨外单独扎营安置的。”

徐瑾瑜恍然大悟,感叹军中“兵民隔离”的意识还挺强,其实这也挺合理。

战乱时期,各国边塞城池很多都是几经易手,城中的百姓,有的是本国的国人,有的则是战败之国的国人,一朝城池易手,城中百姓也换了国籍。

有些人对于自己的新身份能够坦然接受,一如往常的耕种、生活,但是有些人还是念着故国,想着有朝一日城池可以重回故国。

之前就有先例,两国交战抢夺一座要塞城池,其中防守一方的城池是从攻城方抢夺过来的,城中百姓人心浮动,城中守卫士伍大多是攻城方的国民,消极怠战,不配合调拨过来的军队守城,最终兵败。

河西之地虽然本就是秦国领土,曾经被魏国夺取。但是边塞之城,人员杂乱,其中不乏异国商人和各国密探,这种情况下严格限制民夫出入大营,平时不准士伍和民夫单独交流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第17章 入营被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