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秦医 半亩之间 843 字 3个月前

白宇自告奋勇跑着去找老太医,过了片刻,项老太医便过来了,“听白医士说,你们因为药材分类一事有争执,让我来评断?”

项温立马上前一步,陈述道:“正是,徐医士说独活和羌活是两种不同的药材,而我等几人认为这两个名字实为一个东西,我曾记得师傅也是这般教我的。”

项老太医捋着胡子点了点头,对项温说道:“我确实是这般教你的不错,但是世间草药众多,分类庞杂,我也不能说我教你的都是对的。”

随后他又扫视了一下其他医士,一字一顿道:“医之一道,乃至精至微之事,而药材之辨认,非稷下学宫论道,赞同你的观点的人多,便认为自己有理。而是要回归本源,以事实为依据,仔细考证才是。”

项温和白宇他们几位医士听完之后,纷纷躬身道:“属下谨记老太医教诲。”

项老太医走到放羌活的药袋旁边说道:“徐医士,你细细说来你的依据。。

徐瑾瑜伸出双手,向项老太医展示手中两把药材,“项老太医你看,我左手中的药材,便是我说的独活,根头部膨大,圆锥状,有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舌。”

项老太医拿过她手里的药材,掰下来几节,观其色,闻其香,又尝其味,“确实如你之之言,你接着说。”

徐瑾瑜又掰了几节羌活,接着陈述道:“而这个羌活,根茎为圆柱形,略弯曲,木部黄白色,气香,味微苦而辛。”

项老太医听完之后,也拿起一根羌活细细辨认,吩咐道:“你们几人,也各按徐医士所说的,各拿点药材,仔细分辨分辨。”

项温被师傅教训之后,也放下偏见,虚心地问道:“徐医生,这两样确实外观上来看是有差异的,但是平时用药时二者混用,药效也并未相差太大,不知二者有何不同?”

徐瑾瑜拿着两种药材,解释道:“两种药材有共同之处,味辛,苦,温,还具有祛湿,止痛的功效,但是也有区别。就拿治疗风湿痹痛之症来讲,治疗上半身多用羌活,治疗下半身则多用独活。具体药理,我与你们慢慢分说。。。”

项老太医听罢之后,也赞赏地点点头,难得地夸赞道:“徐医士之言,我认为确实有道理,但是药材之分,关系重大,不可妄断,还需综核究竟。从药材原植株的考证,到药材药效差异,都要反复验证。”

第22章 撰写药册

“除了这个羌活和独活,还有其他有争议的么?”项老太医问道。

徐瑾瑜立马答道:“有,就是天葵子和香附,我认为这两种是名字标翻了。”说罢便领着老太医看装着这两样的药袋。

项老太医各抓了一把,看了几眼说道:“这个无需再争,确实是标记错了。”项老太医说罢便揪起项温的耳朵,骂道:“你这孽徒,这两样药材也能给我分错,我怎么能有你这么个笨徒弟。”

看着项温被项老太医揪着耳朵拎到了帐外,帐内几个人也被吓得噤若寒蝉,拍着胸脯庆幸着自己不是项老太医的弟子,这可是太严厉了,项温被揪地呲牙咧嘴的,看着就疼。

白宁看着架子旁边那一脸淡定换着标牌的徐瑾瑜,敬佩地说道:“没想到徐医年纪轻轻,对于药材竟是如此熟悉,在下实在佩服,以后还请徐医士多多指教。”

徐瑾瑜一笑,谦虚道:“不敢当指教一词,互相学习而已,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向各位前辈请教。”

“若有需要问我等之处,徐医士以后尽管说来,多多交流方能共同精进医术。”白宁爽朗道。

此时项温揉着耳朵回来了,进帐时还叨叨着:“哎呦,我这师傅可太狠了,用那烧火棍子,抽了我好几下!”说罢又揉了揉自己的屁股。

徐瑾瑜面色讪讪,有些心虚道:“对不起,项医士,没想到项老太医竟会打你,我不应当当着他说你把天葵子和香附标错的。”

项温大手一挥,施施然道:“徐医生说的哪里的话,我还得感谢你呢,及时指出我的疏漏,方没酿成大错。”

然后他一叹,“你现在指出我的标错了药物,我只是挨一顿打,但是要是因我之错抓错了药,可是要贻害军中将士啊!”

白宁也附和道:“所以徐医士,以后你再发现我等错漏之处,可莫要顾忌我们的颜面,一定要指出来,药材之事,事关人命,我等受责罚又当如何,既然选择当一名医者,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对对,你就大胆指出来,另外有何记这药材的技巧,如果可以的话,能否也教教我,我对于分辨药材甚是头痛。”项温底气不足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