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我想着求汗阿玛起一个,按皇孙的弘字辈来,就我为大清兢兢业业这么些年,要这个恩典不过分吧?”既然有培养女儿的可能,能铺的路她就都得铺上,不能叫他缺了。
胤褆想着脸开始白净的女儿,他闺女配得上!难道他女儿就差太子的儿子什么吗?
有这么一对父母,小格格未来的人生的剽悍可想而知,然而现在她只是睡了醒,躺在摇篮里吐泡泡,完全是人生里最安静的一段时光。
第99章 第九十九章
就在康熙想着怎么用儿子的时候, 天工院报上来一件大事。
从康熙二十二年开始,从造办处到天工院折腾了十年的蒸汽机,总算是有了成果。
在冶铁锻造技术突破后的数年里,天工院终于制造出了可以使用的蒸汽机, 现在正在郊外等着康熙示下。
康熙也是颇为感慨, 翻出了早年佟珍瑶写的条陈出来, 一字一句的开始重温蒸汽机的用途。
第一次提到是在交通方面的条陈,和水泥一起说的,后面又单独举例了蒸汽机的重要性。
“矿山……铁路……机器……”
后面两个延后再议, 矿山倒是可以试试。
有了康熙允准,蒸汽机的复现被安排在了山西的矿山, 天工院刚被定级的博士们带着匠人出差, 前后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把这个实验室诞生的产物落地, 不论是用来驱动水泵排水还是用来带动风机向矿洞吹气,都让采矿作业的难度有效降低。
听说这个喜人的成果,正在家里闲得看女儿吐泡泡的佟珍瑶又一次蠢蠢欲动,递上了条陈。
蒸汽机的基础都有了,接下来是时候研究怎么应用到其他方向吧?这不得多来点人研究?新学学堂的学历还是弱了, 学得不够精深,更没有自主研究的能力,是不是把学堂也都整合一下,开办一个现代型大学呢?
天天盼着多点人干活的康熙自然不会拒绝, 虽然这么多年这片土地学的都是入学,是四书五经,但是作为一个被剧透的满人皇帝, 他对儒学的执念并不深刻,用也是为了拉拢汉人, 以及固定可参考的体系更方便,现在既然有另一条路摆在面前,那也不妨走走。
于是大清皇家大学应运而生,第一批被丢进去的就是宗室,眼看着近些年要打的仗越来越少,宗室数量又逐渐增多,康熙越发不待见这些干吃不干活的,前明宗室的教训他看着呢!与其天天在家闲着,不如出来读读书,走文武之外的第三条路。
接下来就是预科生,按照建议,康熙把新学学堂和大学对接,学有余力且又志向深造的,可以通过推荐进入大学学习预科。
这倒不是贬低这些人的水平,最开始的毕业生工作也有时日了,表现突出的也都显现出来了,这些人不仅没有被贬低,还在大学里担任老师的位置,同时保留职位和俸禄。
毕竟原本的老师就远远不够了,这不发掘点人,架子都搭不起来,为了这个大学,天工院和隔壁的“世外之人”又被薅了一遍。原本的僧道们,真的有那修行领悟力的,早就回去修行了,而能够研究出头的,也离开了院子还俗任职去了,现在这些就是真的没那等天分,康熙想着多少耳濡目染了,先去做个助教权当废物利用了。
这一切结束之后就是正经的招生工作,每个省区都有三到五个名额,按照京城发下的考卷筛选,择优录取有天分者,由地方知府出资送往京城上学,只要符合考试通过,往后一应学习费用都由朝廷承担,并且给予地方奖励。
另一条路则是每年的三月和九月,参与大学公开的入学招考,通过即可入学。
虽然没有明说这些人的前途如何,但是以这个架势看,京城的老人们都知道差不了。
除此之外就是专业的设置,佟珍瑶非常促狭的建议设置文学系,专门研究文学典籍,以此消弭各书院的反对声音。
呐~没有不尊重你们,只是从独尊变成了并举。
期间自然有些书读坏了老学究哀叹人心不古,自董仲舒独尊儒术以来,当世儒学最为微末。
佟珍瑶知道了回头就砸钱给京闻报约稿,独尊?还知道是董仲舒提出来的啊?孔子可是生在百家争鸣的时期,儒学的祖宗都这么过来了,你们自己撑不住可不要怪新学挤兑!人不行别怪路不平,当然是什么适用用什么!
如今科举,儒学文章仍是大头,怎么不见你们被重用呢?是不想吗?还是皇帝偏心?那当然是皇帝觉得你们有做不到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