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是很有道理,那种家境过得去,还能有点闲钱的,在京城几乎指向了一群人——八旗子弟。
因为有铁杆庄稼,总是饿不着的,所以只要能有个差事,家里的日子就能过,现在又没有晚期的靡废,整体来说都还过得去,这种人眼红海贸的利润是可能的,但是要他们去投资是不够格的。
至于自己去?
想什么呢!没有正当的理由,旗人怎么离京?
那和康熙商量,把出海作为正经理由?这又回到了官方许可,少了一些民间的活力,她要的是百花齐放,不是这种特许。
不过话说回来,白养着八旗,对财政也是不小的负担,这些食禄者历朝历代都会带来财政上的压力,这一点倒是可以提一下,让康熙有这个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就是继续勾起民间的兴趣,等议论得热烈的时候,自然有人提出去闯一闯。
“就按这个出吧,故事有什么不知道我帮你找人问。”
这次出海真的很精彩,康熙派出了亲信李熙,但是根据不完全可靠的消息,李熙他是有些晕船的,所以这一路上也就很辛苦了。
另一则就是,李熙愤而上书,说海上不闻大清威名,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目前他已经迁往广州口岸为官,江南一地的织造工作尽数交给了曹家。
结合来看对康熙还是很感动的,一个努力克服不适,准备继续航行海疆,为君主牟利,为朝廷扬名的臣子,怎么能不表彰呢?但是就佟珍瑶所知,康熙和李熙的关系本来就非常好,现在更是信赖有加,通信的信件很可能已经到了肉麻的程度了。
另外还有一点非常有意思,这一队出航的船只是硬帆大船,辅以小船,虽然安全返回了,但是小船的损毁也很大,可见这一路的艰险。
李熙调往广州也有很大的一项任务是盯住造船厂,对风帆等项目进行改良,这很可能是康熙迟迟没有松口第二次航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