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青溪本来就名满天下,他的文章历来受人追捧,哪怕边关才子不多,但也正因为不多,所以韩青溪这名气这身份,大家才格外敬仰,奉为圭臬。

这叫什么呢?

这叫出圈儿了。

本来他们再怎么闹腾,也是武道圈子的事情,武道这个圈子,其实真不算大,但这么一闹,别的不说,陈三郎的名气是臭大街了。

而沈昼锦,有堂堂的一辞先生背书,也站稳了“大义”之名。

虽然韩青溪是个严谨的人,文章只写了陈三郎,但那又如何?

只要她的“大义”形象立住了,之后她再跟承恩伯府闹腾起来,自然会有文人替她说话,舆论绝不会再一边倒。

当天晚上,陈家几人与陈慕雪大吵了一架。

又隔了一天,几人再次合好,然后低调的离开了边关。

沈昼锦真是服了。

她实在是想不通,别人也就算了,陈三郎现在这种情况,他到底为什么不去从军呢?

他明明天生巨力,只要豁出去从军,多杀敌多立功,多臭的名声都能洗白。

毕竟,正所谓刺配充军,连重罪犯都能从军的,门槛真没那么高,他这种可比刺配好的多了,起码能正常入伍。

可对陈家几人来说,他们已经在脑补剧中,无数次预演了他们与她和好,修得武道,风风光光进入边关,得万人敬仰,享受尊荣,又不用身先士卒……现在又要灰溜溜自己进边关,从小兵小卒熬起,他们心里落差太大了,实在是接受不了。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想走这条路。

沈昼锦还有点舍不得陈慕雪这个催化剂,所以他们前脚一走,沈昼锦后脚就跟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