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铭解释道:“官家,臣能收复幽州,全赖郓王临危不乱的英明领导,若没有郓王殿下把握整体方向,做臣的引路明灯,臣如何能与辽国人谈妥?至于练兵之法,也都是众人智慧的成果,郓王殿下,花荣、李纲、陈东、陈朝老,每个人都有份,我不敢独揽大功。”
蔡京坚决扶高铭上位,笑道:“官家,您看,高铭不仅有出众的能力,又有如此的美德,德位相配,实在应该登上相位,为国效力。”
你在皇城司,奈何不了你,等你成了次相,到了老夫的阵地,就叫你见识见识老夫的手段。
高铭见蔡京这么积极,就知道是他的主意了。
心里先骂了一句老东西,果然还是你最坏!
高铭抬头看赵佶,“臣年纪尚轻,现在只想做大宋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搬到哪里,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官家这般信任臣,对臣委以重任,但是臣心里清楚,六部之事,每一件都关乎国计民生,臣实在缺乏民生的相关经验,不足以统率全国的规划。能将未来金国来访这一件事处理好,已经不容易了。”
郓王这时回过味来了,高铭封王已经叫人眼热,不宜在短时间内升任少宰,便道:“宋江和三司的人去金国贩马,就要接金国的使臣们来了,到时候金国的人员必然由高铭接待,他以少宰的身份接触他们,的确不太方便。”
高铭以皇城司的身份做事,目前是有利的。
而且他握着皇城司,助他上位也更方便。
赵佶耳根软,一琢磨儿子的话有道理,金国那边不能放松,皇城司那边对金国的应对方案都是高铭一手操办的,临时换人不合适。
再者,本来提议高铭做少宰,只是蔡京的主意。
他之前在兴头上,便同意了,如今高铭不愿意接受,他也不会逼他。
不过,他还是很满意高铭的表现的,年轻人,就该这么谦虚。
他颔首,“那么少宰一事,就暂时搁置罢。先将金人来访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