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织田作之助只要求证明自己没有抄袭,其实这件事本身就是很容易解决的。妃英理有明确地和他们说明这件事, 可也必须明白这样的最后审判, 其实什么都证明不了。民众只会说,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抄袭的,为什么会判定织田作之助没有抄袭。
举个例子。
世界有名的女作家海伦·凯勒年少时也曾经陷入过抄袭风波。这件事情收录在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面, 讲的是她写的第一本小说《霜王》, 曾被指出跟另一本面世的小说很像。当时她明确地说自己并没有看过那本小说的印象, 最后也因为证据不足,判定了她并没有抄袭。
但这不是这个结局。
事情结束之后,海伦也转学了。
时至今日,观众还是不知道真相如何。虽然他们也并不是恶意揣测,也同样同情这位姑娘的不容易,但还是会想是不是海伦·凯勒以前看过,自己忘记了。
结果永远说明不了全部。
这里并不是在追究海伦·凯勒是不是真的抄袭与否,而是在强调在这个社会里,社会群众的态度。
织田作之助现在是成年人,而且比汐见美实获得更多的荣誉,更高的社会地位。在这件事情上,他本身就不会比扮可怜装柔弱的汐见美实得到更多民众心理上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社会普遍的一种心理偏见,不能单方面地说这是好的,还是坏的。
毕竟同情弱者,对此动恻隐之心,是人之善。
更何况,现在实锤汐见美实的发表比织田作之助的发表更前,法庭还判定「并没有构成抄袭」,只会让围观群众意不平。尤其是在这种不公开审理的情况下,很多真相已经就是隔了一扇门。
妃英理对这件事很看重,必须妥善处理。
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家的女儿毛利兰是织田作之助的死忠粉,一方面她们自然是相信织田没有抄袭,也不愿意看他受委屈;另一方面妃英理并没有说出来,但她也知道,如果织田作之助只是得到「未抄袭」的法庭判定结果,受到打击的绝非是只有作者本人,也包括毛利兰在内的忠实粉丝。
他们需要更强而有力的结果。
归咎到底,汐见美实若是故意碰瓷,那绝对是故意恶心人的。若是只是因为说话不负责任,只能说明这人没有基本的社会公德心。毕竟,明明可以通过编辑私下沟通,偏要引申到法庭上博全网关注。
审讯前两个星期,她也关注着汐见美实的社交平台的动态,也同样阅读了汐见赶在开庭前就发表完的小说。